
第一次看它是在同好的運轉會上, 看到它高聳的鍋爐背, 斜角式的前車頭, 直線式線條的車身, 樣式超不同的集煙板, 完全迥異於熟悉的德意志線條, 讓人印象深刻, 等到一下軌, 音效聲音一驅動, 先聽到一陣長洩壓聲, 轉開動力¸ 車身並未移動, 當下出現奇怪的念頭, 接著洩壓閥關閉, 聲音收起, 接續而來的汽缸聲伴隨著動輪連桿慢慢將車身滑出, 真的感動極了, 心中十分雀躍於音效技術的進步, 也讚嘆於這美妙的數位技術, 將啟步的感覺做的如此動心, 按了F2 驅動汽笛, 美妙的2個循環, 先高後低的音調, 像極了我看過BR18.201實車影片的聲音, 當下跟自己說: 好!這台車我要了!!

ROCO的作功與技術, 在這2篇文章viewtopic.php?t=7666, viewtopic.php?t=7710
我已敘述過, 另外我覺得除了塑膠材質的使用外, 可供非議的地方並不多, 但是最近塑膠材質的進步, 成色的技巧越來越好, 其實在意的是買家個人的感覺吧!要不然, 其實用看的, 並不容易判斷它的材質,

大家買模型, 厲害的行家都買第一版, 不外乎是希望各零件在脫模的時候能更準確, 因為原模具比較準, 隨著生產量的增加, 模具當然會耗損, 造成零件會有毛邊, 這在各廠牌的產品上都看的到, 大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
可能我習慣於S2/6, 跟BR18.201 的超大動輪, 所以這個應該也算是”大”動輪的傢伙, 在我看來是還好, BR01.5 是使用BR01 重新修改的, 所以各配置跟BR01幾乎相同, 值得特書的是最近ROCO的輪子都改變為金屬材質, 車輪間的空間是可以看穿的


我最愛這一片, 蝕刻片的金屬網, 在10年前左右, 模型業吹起了複合材料風, (一盒模型裡有蝕刻片, 塑膠材料, 金屬砲彈砲管等各式各樣的材料), 當時ROCO出了BR18.201, 讓我看到了市售蒸車的濫觴, 這台也採用相同的運用

立體的管件, 是ROCO的標準配備, 更使用了許多金屬條, 別廠可能用一些浮雕就混過了
折服於ROCO技術的最大證明, 這一些閥件開關閥, 最容易用來佐證壓模技術的精緻度, 它可以做到3個瓣都很清楚, 中央還有簍空, 還有一些閥件由車身裡面伸至車側, 這真的都很難, 技術也很高


透明的擋風板, 很多廠連透明的”感覺”都沒有喔!( 因為根本沒做) ROCO車都做的很不錯!

來!看一下 ESU Loksound version 2 的最終極 4MB版, 聲音的豐富度比原本 1MB或3MB 的好相當多, 但是最近的3.0 , 3.5 又更好了, 尺寸卻更小

ROCO車的重點就是全輪傳動, 不論是電車或蒸機, 它都喜歡讓它全部都可動, 這鍋爐跟煤車中間這一根傳動桿讓前動輪也可以有動力, 提供較大的拉力, 也讓大蒸機在過彎時, 有動力的動輪也可以拉著車身穩定的前進, 提供彎軌中, 轉向性能更穩定的表現, 缺點就是很醜很不像真, 更無法加裝鍋爐火燄燈
這台是燃油版BR01.5, 今年ROCO也有出一台燃煤版

http://www.roco.cc/content.php?id=1464&pd=2102
這台車的美醜可能各半,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 剛開始實在不覺得美, 但是它實在是耐看, 而且越來越有味道, 在櫃子裡隨便看, 你絕不會不注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