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ttel – 使用蒸汽為動力的奇特客車。
19世紀末時, 主要在德國西南方營運的支線客車, 第一系列共計7台。 1905年, Wurttemberg(K.W.St.E.) 的首席機械工程師Eugen Kittel 設計了一台更有效率的鍋爐,使用在另外10部蒸汽機車。 第一個系列也依著此鍋爐重新翻修。 這些車輛服役到 1951 和1953之間,才退出在德國聯邦鐵路上的服務

我一定是有毛病
怎麼最近都買些怪車
早些時候在 小台北兄推薦的 Bahn TV裡面看到這樣的Railcar, 一時間無法自己, 實在是他特例於印象中蒸氣車該有的樣貌太厲害, 小小一台不但有動力, 還能載客, 那小巧不落俗套的車身, 特殊的聲音, 高亢的汽笛, 再再都憾動著買車該有的每根神經
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最近的TRIX , 他到底是藉著Marklin 要扶搖直上, 還是一直要當老二, 新車的水準時高時低

這台車其實不算是新車, 早期Marklin 也出過這台車, 這個版本只是把它改成了DCC 版本, 我是覺得他在細節上比起往常的TRIX 進步不少, 老實說, 還有點令人驚訝, 在車頭有許多的手扶桿與新式材料的登車踏板, 手扶桿的細緻度與破壞容忍度比起現役其他TRIX車還好一些, 甚至於我看到了第一次氣旋栓栓頭是做斜的,更看到難得一見的一管到底式灑沙管

金屬底座配上塑膠車身, 為了更高的配重所以車內是一大片的金屬零件座椅, 為了容納馬達, 那座椅也是做個樣子罷了, 如果要裝人, 所有人偶都得要截肢

車頭的偰型結構稍寬於車體載客部分,從車前方與後方看都能得到不同的視覺回饋, 算是很有樂趣的感受, 駕駛艙內有做出鍋爐並與屋頂上的煙囪契合, 屋頂上的接線中規中矩, 可惜了不是金屬管線. 車尾部份的樓梯做的就稍差, 過軟的支架, 讓他很容易扭曲



為了成本考量吧, 馬達應該是使用舊版現成的, 並未使用最新的Softdrive, 我用ESU 來跑居然需要重新調校來應付低速的抖動, 這問題還不算嚴重, 嚴重的是他2軸的集電實在糟糕,也缺少浮動式動輪, 看他跑真的是人生一大苦事, 更令人無法苟同的是他的21-pin 接頭. 如果用上ESU 21-pin 版本, 好處是可外掛UPS , 即刻解決他行走不順的問題, 只是礙於車內空間太小, 21-pin 唱歌片根本塞不進去車內, 實在很難理解這堆德國人到底在想甚麼?
因為聽過ESU 為Kittel 新出的音效, 這聲音著實迷人, 如果不幫她裝上這音效感覺上對不起自己, 在to be or not to be的掙扎中, 蹉跎空置了我1個月的光陰
怎麼辦呢? 心一狠, 算了! 還是捨棄了裝置UPS 的念頭, 改把21-pin 轉成8-pin 然後用上Loksound Micro 給他, 喇叭也需要換成20mm 的ESU 喇叭, 以符合車內拮據的空間, 這樣算一算, 晶片加上喇叭早已超過半台車價格了, 值不值得, 就見仁見智了
這台車的連桿部分應該是最值得買的賣點了吧! 只是.. 要在這麼小空間製作一組那麼多支點與動桿的複雜工藝, 著實不易, 各位還要注意這些連動機構還必須耐得住持續的往返動作
可惜的事發生了, TRIX 還是死性不改, 這也是我一直念TRIX 的部分, 連桿支撐點做的斗大, 大大圓圓晃來晃去的龐大支撐點, 如果要硬逼我說他好看, 那表示我變市儈了, 再者是連桿部分, 我真心希望TRIX 把他認真點的就做一根連桿, 而非做一片鐵片, 那種心態是可議的


還好是Kittel 的連桿構成太美妙, 汽門間的聯動方式與一般習慣了的蒸機不同, 動起來的樂趣迥異於已經很習慣的記憶律動, 如心跳般的往復動作, 撩動著鐵道迷每一寸敏感的末梢神經, 像似驕傲的孔雀, 恣意舞動著上天賦予的美麗, 這就是鐵道迷尋尋覓覓的心動啊, 哪種美好, 只屬於一顆貪婪的心, 一個在深夜不睡迷戀注視著它的小我


試車的時候我一直覺得Kittel 跑的一拐一拐的, 跑起來並不是很好的柔絲般美妙, 直到後來連桿從動輪軸心掉了之後, 我的心也碎滿地, 研究國外的照片, 試了很多連桿的相對位置, 我發現TRIX的設計上應該是有問題的, 連桿居然在2側都在同樣位置上時才能跑的順, 簡單2個字….無言, 我只能鄉愿的騙自己, 反正沒有人可以有辦法同時看到2邊的連桿吧! 另外, 他對軌道的潔淨程度要求非常高, 如果要她很安穩的跑, 目前我的對策是先用廉價車或清軌車先跑,Kittel 才能接著上, 只要他跑順了, 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
這種蒸汽車頭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獨特性當然是他的強項, 在一堆車列中當然容易搶的到鏡頭, 細節上不見TRIX 的拘泥, 反倒是借用Marklin 走到了新天地, 除卻您對金屬車的迷失, 這台車還算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