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論述國情, 單純火車人的感受在這邊給各位寫這篇報告
蝕刻片, 銅製品, 不鏽鋼車件, 銅線等穿織羅列的東風3, 細究每一個組件後, 真的會讓人汗顏, 許許多多價格在它好幾倍的火車, 能盈襯出DF3的幾成感動?
喜歡它, 是開始於那美麗的車頭弧線, 配上碩大的側裙, 2組轉向架在龐大車體下顯得纖細, 很清悉的對比, 簡單又攝人的美, 這類承習自蘇聯的設計, 也有那邊土地的調性, 這倒讓我聯想起T34/76 來





很重的車身, 寬版的車身尺寸, 光從照片看不出來它比很多美車都大一號, 還以為是比例上的差異(HO 與1/80或OO) , 跟狗頭車擺起來硬是大上一個尺寸, 車身設計本來就為了將來昇級音效版預留好喇叭孔位, 放置數位晶片的空位也比較大, 看起來沒多大的金屬車身, 拿出來卻是沉甸甸的, 對它的拉力有不少幫助,
看到那銀光閃閃筒狀馬達, 讓我一時模糊以為這麼好, 還配上無芯馬達, 一轉之下, 還是5-pole, 飛輪部份比第一版有加大了, 只是它的低速真的跑的差, 完全打擊了對它的好感, 換了ESU, Lenz, 跟其他廠的晶片去調, 只不過更證明了這是顆低速不佳的好看馬達, 所幸數位車的好處, 去調整了低速啟動電壓高上一點, 把低速爬行的初始速度調離這顆馬達的不適用區域

電路板的走法看來比較懷舊風, 手工焊的電子零件看來很人性, 光源都採用SMD, (ps, 未來的電路版將改版, 可能與您所見的不同)

接下來就是介紹
1. 蝕刻片

2. 蝕刻片

3. 蝕刻片

4. 蝕刻片

5. ……蝕刻片,

真的是太多摟
屋頂上方的管線是銅線一根一根拉出來, 就算是同一個位置上下方兩條, 依然是按步就班, 很阿甘的把細節做到最細膩, 最精緻的還有一個4條管路的接續部件

在屋簷端的管路更精彩, 支撐片是用蝕刻片一片一片黏上, 再穿過銅線, 這近乎模型製作的手工, 絕對讓您詫異.

這灰色屋頂的粗躁感做的也很凝真, 不確定它是真的要如此做, 還是在塑膠材質或噴漆上剛好吻合, 但是這種灰灰粗粗的色調很符合他的時代

要我說一下最容易去注意到的細節, 我想一定就是金屬車製的喇叭了, 沒有塑膠件塗色的假道學, 閃爍著美麗的銅耀, 與車體連接的部份依然是蝕刻片, 真的是非常感動

車身車頂的每一個散熱排, 都完全使用蝕刻片, 也非常終於原味的做出每一個不同處, 該怎麼說呢? 真的超讚


車窗上橫著的2隻雨刷, 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第一次看到車的地方, 並沒有足夠的光線, 等到發現它居然做的那麼細的時候, 真的是長嘆了好久! 因為它居然是做簍空的, 雨刷臂與橡膠條是真的有那種感覺出來的

車頭端的把手竟然是金屬線一條一條一個個的牽出來, 有些甚至於你都快看不見了, 它照樣做給你

車頭的不鏽鋼金屬片更精彩, 讓你嚇一跳的是你不會去注意的支撐柱, 他居然也還是用車床車出來的實體,

與它相同的還有門側的欄杆支撐柱, 這類零件在安裝時也是非常費工的難搞, 配上蝕刻片凹成的樓梯, 細節滿點


在柴油車上另一個可表現的重點就是轉向架了, 我可以說很多銅車還沒辦法做出像它一般細緻的精密表現, 所有該表現的部分完全以金屬零件做出, 而不是像其他塑膠車只是表現外面會被看到的部分而已, 看不到的部分就含糊帶過, 葉片彈簧是一片一片做出, 彈簧箍片,煞車汽缸, 還有來令片都鉅細靡遺, 更恐怖的是連螺絲的形狀都完整表現, 真不知道我還能要求甚麼?
轉向架上的避震彈簧是完整的整隻給你, 左右的連接架還是蝕刻片, 為了表現真實的厚實感, 避震架上的彎曲型總承架還用了好幾片來堆疊, 在這種角度上看去更明顯



美中不足的是轉向架與車輪的間隙大了些

車側的銘牌, 蝕刻片營造的立體感非常迷人, 在牌子上的是閉塞環的鉤環

捫心自問一下, 您曾對於不同踏板的表現會如此注意嗎? 曾經為他多比較過嗎? 看一下DF3吧! 不同部位的踏板有不同的紋路

並不喜歡超白光的色調, 在那個時代誰會去注意色溫啊? 會亮的就是好燈了!
還是下面昏黃的燈比較美

後面會亮紅燈的車最美, 可惜的是漏光過於嚴重, 都得再自己加工

後面的版本將會使用新的電路板, 您可以比較一下您車上的版本, 此圖還可以看到DXDC為DF3 特別發行的音效片


以模型人的觀點來看這台車, 覺得倍感親切, 它用了非常多複雜的材料, 驚人的手工, 來堆疊對完美的註解, 如果要全部自己做的話, 我想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裝配得來的
這麼大量的細節與複合材料, 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習怎麼去拿它, 怎麼去玩它而不會去碰壞她的零件?
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1. 馬達低速不好
2. 白色邊條遮色度不好
3. 蝕刻零件水口沒辦法處理得很好, 它應該把它技巧性的設計在可以被遮蔽的位置上
4. 銅線, 蝕刻片易掉色
5. 連接勾不是標準的溝槽, 就算要換掉也要自己加工磨薄
6. 趕工的關係吧~ 3秒膠用多了,白化的地方多了點
不管怎麼看, 這都是一台便宜又大碗,細節嚇死人的車, 也難怪在彼岸一車難求
實車歷史部分還是請大陸通 Agone 兄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