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的生日派對‧ 文/何純芳
在美國,孩子生日是一件大事,父母們莫不竭盡心思替心肝寶貝辦派對。我的美國朋友瑪德倫素知我們中國人對孩子疼愛不下於美國人,但還不至於像他們一樣瘋狂慶祝孩子的生日。
於是,她在我兒子還沒出生之前就「告誡」我,不管我會不會為孩子舉辦盛大的生日派對,她一定要送他豐盛的禮物,到時我不可從中作梗,說她太浪費,寵壞孩子。
我當時只覺得好笑。心想:「那有人這麼堅持要送孩子禮物的?」直到我將孩子拉拔到三歲,才開始體驗到這種文化,為它感到困惑,並開始省思自己是否要融入其中。
當孩子三歲左右,我們開始接到朋友生日派對的邀請,於是便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參加了一家又一家的派對,一次又一次看得我們頭昏眼花。我們參加過的生日派對,由小規模爸媽自營、吃喝玩樂都由兩個大人一手包辦;到中規模租充氣跳床、請變魔術小丑;到大規模去遊樂場所慶生都有。
除了吃吃喝喝、玩玩跳跳,孩子得到的禮物簡直可用成山成谷來形容。有一次,我看到朋友在孩子派對結束後將禮物搬到車上,大大小小二、三十件,剛好塞滿一車。
當我站在一月暖暖的冬陽下,看朋友將一整車禮物載走,心裏不禁開始發愁:「才五歲的孩子就有這麼多物質上的享受,下次她感受到真心的歡欣會是什麼時候?兒子五歲的生日就快到了,我們也要這麼奢華地慶祝,然後再處理孩子被養大的胃口嗎?」
我不希望孩子以為,生日就是理所當然地接受堆積如山的禮物;但我也不希望像另一位朋友因怕孩子養成奢華的習性,而以「損福報」為由,一次生日派對也不辦,一點慶祝的歡樂也沒有。
就在我絞盡腦汁時,一個好主意從天而降。話說有一天,我邊吃早餐邊讀社區通訊報,在報上一角看到一則廣告,宣佈我們社區中心將提供替小朋友辦生日派對的服務,包辦所有會場佈置、活動設計、購買蛋糕與點心,以及回贈小客人的小禮物,可招待至多二十五位小朋友,僅收美金兩百五十元。我算算兒子四歲生日時,我們在家裏辦的生日派對,當時才邀請六位小朋友,花費就不只兩百五十元,更別說籌備的心血與時間了。
我馬上去社區中心查詢。看來二十出頭的派對專家海瑟很有耐心地跟我解釋,他們收費低廉,是因為所有的派對裝飾都會重複使用,毋需一再購買;幫她辦活動的人員則是需要取得社區義工服務學分的高中生,而派對就在社區中心內舉行。於是,我們很快確定日期,並由兒子挑選了他最喜歡的太空飛行作為派對主題,便歡歡喜喜地回家等待那日子的來臨。
兒子很興奮,並且知道這次可以邀請許多小朋友,便開始擬訂邀請名單,當然也開始期盼他會收到很多很多的禮物。
而我這當媽媽的,則開始策動一項不能被他知道的密謀,就是在生日派對邀請卡後面加註:
「尼可拉斯很幸運地已擁有許多朋友與玩具。與其帶一份禮物來,您不妨以尼可拉斯的名義捐款給您所屬意的慈善機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將十分感謝您!」
進行這計畫其實並不困難,因為兒子基本上還不會認字,是個快樂的小文盲。他根本不知道我在卡片上寫些什麼,還很欣喜地幫我將寫好的卡片放到信封內,小心地貼上郵票,監督我將卡片投到郵筒內。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向他解釋生日那天,將不會收到「很多很多的禮物」。這個艱鉅的任務榨乾了我的腦細胞。
終於,在派對前一個星期,我決定對他說明整件事。我說:「你知道嗎?這次你的生日派對很多人會來參加,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送禮物給你。」
兒子一臉不解問:「為什麼?你不是說我們去人家的派對,都要帶一份禮物嗎?」
我說:「對啊,但是這次你的朋友可能會選一個做好事的地方,用你的名字捐錢給他們,讓他們去幫更多的人,就像你把自己的玩具捐給沒有玩具的小朋友一樣。」
兒子聽後「喔」了一聲。他平常看我有時候捐一點錢給慈善機構,對捐款略有概念。他的小腦筋思考了一下,便皺著眉頭說:「那我怎麼辦?」臉上一副「沒有玩具我怎麼活下去」的樣子。
我於是拉著他的手到電腦前,跟他說:「媽媽現在給你在網上訂一個你最喜歡的玩具,而且,你已經收到瑪麗安(他的保姆)給你的太空飛機,還會收到瑪德倫阿姨送你的禮物。這樣你就有三份生日禮物了,你說你是不是很幸福呢?」兒子一聽我要在網上給他訂禮物,高興地猛點頭。
於是,我們上網一起找到他要的東西,我教他如何一步一步完成訂貨程序,最後他已忘了自己將收不到「很多」禮物,一心只期盼他的玩具快點到來。
在派對邀請卡寄出幾天後,小朋友的父母們陸續打電話來答覆是否出席。他們在電話裏都盛讚我這個主意,有的也不忘抱怨一下挑生日禮物是多累人的事。
孩子的生日派對終於到來。在車上,我再一次提醒兒子他不會收到很多禮物,他很理所當然地說:「我知道,你已經告訴我了啦!」
在會場,兒子看到他的玩伴一個一個來到,高興得不得了。派對專家海瑟帶孩子們玩各種遊戲,每個孩子都玩得小臉紅撲撲,根本沒注意到專門用來放禮物的桌上空無一物。回到家後,我將小客人帶來的卡片一一打開,仔細地讀,非常感動,於是把兒子叫來,一張一張讀給他聽。
「親愛的尼可拉斯:生日快樂!我們用你的名字捐款到小母牛組織。他們會用這筆錢買一小雞給非洲的窮苦小孩,讓他們自己養小雞;小雞長大後,就會下蛋,這些小朋友就有雞蛋可吃了,雞雞的糞便還可以用來種菜……」
「親愛的尼可拉斯:我們用你的名字捐款到洛杉磯兒童醫院,去幫助那些生病的孩子……」
「親愛的尼可拉斯:我們用你的名字捐款到希望之城,去幫助癌症病人。隨信附上四塊錢禮券,希望你媽媽帶你去吃一個大冰淇淋……」
我每唸一張卡片,便問兒子有沒有聽到。雖然他的心神被手上的玩具吸引住,但也分了一部分的心來聽,並回答說:「喔!小母牛?我長大了,也要捐錢讓他們去買小雞喔!兒童醫院?我以後也要捐錢給他們……」
當我聽到兒子這麼說,內心真是對這些父母充滿了感謝,謝謝他們幫我把兒子的生日變得那麼有意義,讓孩子在這個年齡就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在幫助別人的善心人,而他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於是我馬上提筆寫謝卡:
「親愛的阿里:謝謝你來參加我的生日派對,我和你玩得很高興。也謝謝你用我的名字捐款給小母牛組織。生日那天,我開始感受到我的生命如何連接到許多人的生命。我以後自己有錢,也會再捐給小母牛。我學到:在生日的時候,有比收到禮物更重要的事。愛你的朋友 尼可拉斯」
我寫好所有謝卡後,感到異常輕鬆愉快,不僅是為了生日派對大功告成而鬆一口氣,也為了以後不用再為孩子的生日禮物煩惱而高興,生日捐款將成為我家的傳統,至少到他十八歲以前都是這樣。
至於那些生日賀卡要不要替他保存,我以前總感到為難,這次卻毫不猶豫:「留!讓他長大了一張一張地看,多有意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