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stalling兄的意見stallings 寫:電腦主機電源供應器,輸出電壓只有兩種,5 V 跟 12 V,可用於火車的只有 12 V
但 12 V 夠大嗎?速度夠快嗎?(不知道,請前輩自行評估 ^^)
再來,如您第一點所述,原則上是這樣...但您說您要用 AT 電源...
別忘了,在那個年代,這種東西,他的品質是不被重視的啊!
就算是黑心貨也沒人在乎,只要電腦能動就好 = =
這樣的玩意兒,前輩您敢用嗎?:mrgreen:
我是要說,別太信任 AT 電源的供電品質...
除非您很確定您手上那顆,血統純正,體質優異...
有些觀點容小弟相虧一下,希望別介意(事實上您說的也不算錯)
1. 12V的電壓對比例車速的要求已經過無不及了,9V乾電池小弟都嫌太快
最嚴格的需求,冒煙車9V就達到冒煙的要求了
2.年代的問題....
ATX是伴隨著Windows95自動關機功能才開始普及的,也就是1995之前的POWER還是AT的天下
您忘了您弄到這顆GM5的年代嗎?1980-1985....對應到電腦歷史,這是Apple II的年代喲
(小弟的APPLE II還在,其實真正動的腦筋是APPLE II 的POWER,只有80W,但也夠了,沒有風扇噪音這點更勝於AT的POWER)
這個時代鐵模已經有一段歷史了,說不定小弟的Minitrix控制器也是這個年代的,收的歐車還有made in W.Germany...柏林圍牆是1989拆的
POWER在1995 ATX現身的分水嶺只是功能上的不同,濾波、穩壓、整流等技術早數十年前音響、無線電的時代已經成熟
今天的ATX-POWER在電源供應技術部份比起數十年前恐怕也沒什麼變化
沒錯,當年的半導體技術還在成長中,相對在已成熟到不行的電源部分是較不那麼在乎
然而一顆鐵模小馬達對電源的要求並不高,數位控制器還能用交流電的交錯頻率控制馬達,顯然馬達對突波還有相當的承受力
至於電器品質,小弟的IDE硬碟在ATX規格後不知死了幾台,有不少硬碟是死了才換
1980年代末的RLL及WDC規格Seagate 20(30)MB及NEC 40MB在淘汰之前還動得很順(當時是XT)
反而是廠商比起數十年前多花了不少腦筋在省料省成本,AT的POWER小弟可能還比較放心呢
小弟的ATX POWER包含P4規格前後可能換了5顆有了,但手上這顆AT POWER可是從1988的286到1996的486時期沒有換過的
這一回憶起來,小弟的XT也還沒丟,牌子是詮腦的(詮腦是那個年代電玩街機的大廠,街機一開至少十幾小時),POWER品質應該也不錯
電的東西怎麼說都有理
一說要保持有電流流通才能保持材料穩定
一說運作時間太長材料會老化
兩個說法都沒錯
小弟今天提用POWER作為電源供應,旨在一個鐵模世界"發電廠"的概念,事實上這顆POWER不見得要用AT的
換成新的筆電的16V-4.5A POWER也有同樣的功能(這禮拜才試過,三部動力車完全沒有吃力感)
而這個概念系統最關鍵的部份大概就在後控的VR
小弟要問的就是這個後控的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