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用週末與車友邱先生共同測試鐵支路E200樣車,希望能跟車友分享一些訊息,關於車體外觀部分小軒車友與阿保車友已做了很詳細的說明,本次較著重在E200的運動性、拉力等作測試:
1.外觀:其實拿到樣車後,個人覺得還順眼,至於許多車友較詬病的車體前面,個人認為只要窗戶再往下拉大一些應該可以改進許多。外觀小弟給80分。

E200近照

左鐵支路E200 右御龍坊E200 LLSD7版
2.轉彎半徑:單機以KATO 軌道R348,R315,R282,R249,R219;Fleischmann軌道 R225 R192;TOMIX R177 R140,發現單機最小可運轉半徑為R177;另已連結一節莒光號車箱(鐵支路密連勾)最小半徑為R225;2節以上車箱為R249。因無法更換為標準勾,故以上所得均為鐵支路密連勾所測試數據。觀察發現,E200轉向架軸心類似EF58偏向前後2側,可得較大的轉彎角度,故單機測試可以跑R177,但因掛勾活動角度受限故連結車輛時無法過較小的彎道,此項給分90分。
3.運動性:運轉時噪音以比R100減少許多,但仍較其他日系車大(小於TOMIX DE10)而且活動更見流暢,以KM1+KC1電力配置,拉16節鐵支路車箱(莒光號13節+平快車3節),刻度0.5即可啟動,但動輪有滑動現象後再行拉動,以最大刻度運轉也運轉正常,通過岔軌彎道均無跳動或出軌現象,拉鐵支路貨車組平車*2+4軸敞車*2+2軸敞車*2+守車*2亦同,另亦測試KIBU+FORMASA自強PP車運轉,E1000車頭掛勾與E200高度略有差異,但連掛測試良好,運動性此項給分90分。

16節客車牽引行走測試

貨車牽引測試

PP車牽引測試
4.拉力:測試方法分2種:一為水平拉力測試、另一為4%爬坡測試分述如下:(1)水平拉力測試:方法如圖示(參考N期刊 NO22 p24 ),測試拉力,因E200為無膠圈車輛,故將手邊幾部機關車加鐵支路R100也列入測試比較,以KATO22-011為電源來源,軌道為新拆封軌道,在吊籃內加砝碼,直到車輪打滑無法前進或有膠圈車輛輪子出軌或擠高時的重量為最大水平拉力,結果如下表:(註明膠代表有膠圈)
- 車種 車重gw 拉力gw 拉力/車重比值
E200 95 16 0.168
ATLAS SD35 80 14 0.175
KATO SD45 107 16 0.145
KATO SD7 94 13 0.138
LL SD7 88 17 0.193
R100膠 75 14 0.187
KATO DD13膠 65 23 0.354
KATO 9600膠 65 17 0.262
KATO EH500膠 125 22 0.176

水平拉力測試
(2)4%爬坡測試:方法如圖示(參考RM MODEL NO90 p100-101),機關車後掛鐵支路平車1節,上放砝碼加重,電源為KM1+KC1,以車輛尾端為定位,置於坡道起點,以砝碼加重平車載重視車輛動輪打滑無法前進或有膠圈車輛輪子出軌或擠高時的重量,視為最大4%爬坡拉力,結果如下表:(註明膠代表有膠圈)
- 車種 車重gw 拉力gw 拉力/車重比值
E200 95 172 1.81
ATLAS SD35 80 120 1.50
KATO SD45 107 170 1.59
KATO SD7 94 130 1.38
LL SD7 88 110 1.25
R100膠 75 210 2.80
KATO DD13膠65 270 4.15
KATO 9600膠 65 145 2.23
KATO EH500膠125 220 1.76

4%坡度測試
5.燈光:白色頭燈極亮,但相較之下尾燈較暗,其實就此點許多日系車輛也未做尾燈,小弟還是覺得尾燈部分可以加分,頭燈如果更像真就更好了,本項給分80。
6.總結:以上只是小弟有看到與測試部分的說明,至於其他未測試的部份,就看其他車友的更新發現,平心而論以E200已較之前R 100進步頗多,甚至有不輸日廠的表現,小弟較注重運動性能表現,所以整體我給E200:85分!希望看到量產時有更多的進步!
控制器番外篇
另外還測試鐵支路A 、B 2種控制器,如同小軒車友所提無段控制鈕的確讓人會無法得知是正向還是逆向或是歸零,是最大的缺點。A種控制器有類似飛輪表現,讓E200可以緩緩啟動再滑行停車。是很好的設計,但是在刻度2到3的轉換變化太大車子會突然暴衝,可能要考慮修正。B種控制器在正逆向0-2刻度E200均不動,到2以上也會突然暴衝,也是缺點之一。至於變壓器外接讓控制器輕便許多也是優點之一。

控制器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