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發 C53 型三汽缸型蒸汽機車,特地從美國引進的車輛
此為中村精密製造, HO Gauge 車號 C521






其實 C52 給人第一眼的感覺, 真的不太像日本風格的車子.KOKUTETSU 寫: 光是看到兩側突出氣筒, 就知道她與日本製血統的不同啦! 一看就有美式風格, 在日本, C52有"野牛"的暱稱喔!
請問 KOKUTETSU 大大:KOKUTETSU 寫: 順提一下, 前燈付於煤水車上也是因補機的關係. 這是後押的方式, 但在8200的時代則是前灯. 很有趣的蒸機.
第一次聽到鍋爐車跟煤水車製造的, 很新鮮!373tokai 寫:8200(C52)是ALCO的Schenectady工場生産、和「BIG BOY」是同一工場。当時、只向ALCO注文6両的機関車本体、炭水車是在日本国内製造、原因是節約経費。
8200(C52)是国鉄制式蒸気機関車中唯一的外国製品、也是国鉄最後輸入的外国製蒸気機関車。
8200的引張性能比18900(C51)高25%、但、3cylinder的特性上、惰行運転時比2cylinder的蒸気機関車稍為差一点、所以、須加大火格子面積、以増加蒸気供給量。Zack 寫:感覺上 C52 的重心比較高, 鍋爐靠近駕駛室的地方還有一點往下斜, 不知為何設計成如此? :?
1)炭水車NumberPlate正上方的灯、即是前灯Zack 寫: (1). 您指的前燈, 是煤水車上那兩粒紅色的嗎?
(2). 何謂『後押』?
当時、日本国内 1.因須更大的牽引力機関車、2.3cylinder是当時的欧米国家主流。所以、8200成了輸入日本国内的選択。当然、也有実験・分析的性質。輸入的8200全数6両在日本国内没有保存機、但、3cylinder国産化的C53有保存機在梅小路蒸気機関車館。Zack 寫:第一次聽到鍋爐車跟煤水車製造的, 很新鮮!
C52 應該算是日本蒸機中比較少見的車型吧, 不知日本境內現在還有沒有保存?
我了解了.373tokai 寫: 1)炭水車NumberPlate正上方的灯、即是前灯
2)後押、簡単来説:8200在担任補機任務時、是在列車的尾部作PUSH的動作。
那日本大型的客運機車頭, 三缸車就僅有 C52 及 C53 是嗎?373tokai 寫: 当時、日本国内 1.因須更大的牽引力機関車、2.3cylinder是当時的欧米国家主流。所以、8200成了輸入日本国内的選択。当然、也有実験・分析的性質。輸入的8200全数6両在日本国内没有保存機、但、3cylinder国産化的C53有保存機在梅小路蒸気機関車館。
値得説明的是、8200的輸入、除了3cylinder技術之外、許多新観念・技術影響之後日本蒸気機関車的設計。
若指的是日本製的三汽筒蒸機,則尚有川崎與汽車會社為南滿州鐵道製造的標準軌mikado的「ミカニ」型,印象中是總共是七輛,製造年代比C53稍晚。其實國鐵C53的製造廠就是川崎與汽車會社這兩家,或許只有這兩家有製造三汽筒蒸機的技術。當年的「ミカニ」型目前還有一輛保存機,叫做「JF2解放2型2525號」。那日本大型的客運機車頭, 三缸車就僅有 C52 及 C53 是嗎?
感謝 ylc 大大詳細的說明.ylc 寫:若指的是日本製的三汽筒蒸機,則尚有川崎與汽車會社為南滿州鐵道製造的標準軌mikado的「ミカニ」型,印象中是總共是七輛,製造年代比C53稍晚。其實國鐵C53的製造廠就是川崎與汽車會社這兩家,或許只有這兩家有製造三汽筒蒸機的技術。當年的「ミカニ」型目前還有一輛保存機,叫做「JF2解放2型2525號」。
http://www.chinarailway.jp/museum_sy_1.html
C52總共經二次改造,第一次是在剛進口經過測試後因水土不服的改造,第二次是在休車後被拿去瀨野八當補機的改造。以這輛C521的外觀特徵改造為例,像在Gresley Vave Gear 上加個罩子是第一次改造,原Worthington FWH改為丸式溫水器,煙突改為PIPE型,前照燈廢止等是第二次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