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台鐵限量版"
-
- 網站常客
- 文章: 118
- 註冊時間: 2004-01-08 09:48
假如有"台鐵限量版"
最近看到有人願意出新竹車站 N 的模型,我想這個人一定對模型很有興趣,否則以一個商人在商言商,應該不容易作這樣的決策才是。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作決策,決策的依據就是現在手邊掌握得到的資訊,例如現在市場找得到的台鐵模型,它的價位,絕版的歐鐵模型還有它現在的價位,訊息萬變,我們也總是教育自己活在當下,但對於未來保持一點兒憧憬。就商人的角度而言,如果商品能提供消費者有更多買它的理由,消費者在作決策的當下,掏口袋的意願就會提高,火車模型不是大眾消費,所以玩家都會希望有一點與別人不太一樣,所以國外的模型廠家會與其他廠商共同推出限量版(Exclusive),除了塗裝與制式產品有些許不同外,在包裝上也會特別講究。鐵支路的模型或許可以考慮與新竹車站 N 的模型合推"台鐵限量版",對於未來日本或中國觀光客而言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
- 網站常客
- 文章: 118
- 註冊時間: 2004-01-08 09:48
遠古的基因遺傳
遠古的基因遺傳
遠古時期的經濟是以物易物,但是有一天種小麥的想用小麥跟養雞的交換雞蛋被拒絕後,種小麥的感嘆以物易物實在不是一種很恰當的經濟方式,應該有一種共同的物品是大家認同,並且可以作為交換媒介的物品來流通。於是鐵器浮出台面,鐵器可以拿回家作鍋子、農具,因此大家認同鐵器是最被大家接受、公認最有價值的流通貨品,當然後來有轉變成金子、硬幣、紙鈔及電子錢,這是金錢的簡史。
時至今日,在模型方面只要是金屬材質作成的產品似乎就會被認定是比較堅固、高檔的物品,其實心理層面的感受是關鍵,實質未必如此。模型是一種意念的投射工具,例如對於某項科技,如飛機的喜好或是追求,但畢竟飛機不是每個人都能開,所以就透過模型的把玩來獲得滿足,火車則是建立在對於往日情懷的追逐及路線設計多樣變化的工程樂趣。每個人追逐樂趣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可以確定的是,把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還有您到底要用多少成本來把玩模型這項樂趣,我舉個例子來說,我用3000元買一台塑膠火車,我想把玩10年,另一個,我用9000元買一台金屬鑄造的車(die-cast,非銅車)可以把玩30年,其成本其實是相同的。
過去我會很堅持以金屬車優先,但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如果我把9000元當成我玩模型的代價,塑膠車我可以買三台,但金屬車只能買一台,我沒有想過要把玩一台金屬火車模型超過十年,所以金屬材質對我的意義其實是手感及心理層面的象徵。金屬不容易壞,塑膠容易壞但也容易修復,其實各有千秋。所以廠商在抉擇那個部分該金屬,那個部分塑膠時我認為是有意義的,例如連桿用金屬,其他細節用塑膠,時代的技術現在走到這裡,我們就用現在的經濟及消費來把玩現在的最新產品,就如同趁新鮮什麼都好吃一樣。其實塑膠能作出來的細節比金屬好很多,我舉1/35的坦克而言 Minichamps 的坦克算是做得相當好的,砲塔可動、履帶可動,但跟塑膠手工組裝的模型相比,您就會猛然發現一個是模型、一個還是模型但有點兒像玩具,不過他們的價位也差很多 Minichamps 一台才NT.2800,但Tamiya的坦克塑膠模型完成品大概要NT.5000,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玩法。
日前昔日的德國朋友寄了幾張銅車的照片給我,價格也還好,但是我看了一下都是60年代的產品,我的天啊,細緻度比現在新款的塑膠車還差,所以也就很禮貌的婉拒了。講這麼多,只是要傳達一個意念,您要付出多少代價來把玩模型,玩多久,還有它的細緻度如何?
待續
遠古時期的經濟是以物易物,但是有一天種小麥的想用小麥跟養雞的交換雞蛋被拒絕後,種小麥的感嘆以物易物實在不是一種很恰當的經濟方式,應該有一種共同的物品是大家認同,並且可以作為交換媒介的物品來流通。於是鐵器浮出台面,鐵器可以拿回家作鍋子、農具,因此大家認同鐵器是最被大家接受、公認最有價值的流通貨品,當然後來有轉變成金子、硬幣、紙鈔及電子錢,這是金錢的簡史。
時至今日,在模型方面只要是金屬材質作成的產品似乎就會被認定是比較堅固、高檔的物品,其實心理層面的感受是關鍵,實質未必如此。模型是一種意念的投射工具,例如對於某項科技,如飛機的喜好或是追求,但畢竟飛機不是每個人都能開,所以就透過模型的把玩來獲得滿足,火車則是建立在對於往日情懷的追逐及路線設計多樣變化的工程樂趣。每個人追逐樂趣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可以確定的是,把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還有您到底要用多少成本來把玩模型這項樂趣,我舉個例子來說,我用3000元買一台塑膠火車,我想把玩10年,另一個,我用9000元買一台金屬鑄造的車(die-cast,非銅車)可以把玩30年,其成本其實是相同的。
過去我會很堅持以金屬車優先,但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如果我把9000元當成我玩模型的代價,塑膠車我可以買三台,但金屬車只能買一台,我沒有想過要把玩一台金屬火車模型超過十年,所以金屬材質對我的意義其實是手感及心理層面的象徵。金屬不容易壞,塑膠容易壞但也容易修復,其實各有千秋。所以廠商在抉擇那個部分該金屬,那個部分塑膠時我認為是有意義的,例如連桿用金屬,其他細節用塑膠,時代的技術現在走到這裡,我們就用現在的經濟及消費來把玩現在的最新產品,就如同趁新鮮什麼都好吃一樣。其實塑膠能作出來的細節比金屬好很多,我舉1/35的坦克而言 Minichamps 的坦克算是做得相當好的,砲塔可動、履帶可動,但跟塑膠手工組裝的模型相比,您就會猛然發現一個是模型、一個還是模型但有點兒像玩具,不過他們的價位也差很多 Minichamps 一台才NT.2800,但Tamiya的坦克塑膠模型完成品大概要NT.5000,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玩法。
日前昔日的德國朋友寄了幾張銅車的照片給我,價格也還好,但是我看了一下都是60年代的產品,我的天啊,細緻度比現在新款的塑膠車還差,所以也就很禮貌的婉拒了。講這麼多,只是要傳達一個意念,您要付出多少代價來把玩模型,玩多久,還有它的細緻度如何?
待續
Re: 假如有"台鐵限量版"
站在模型鐵道迷之外的立場來看∼不知道是否行得通呀?bobolin0323 寫:鐵支路的模型或許可以考慮與新竹車站 N 的模型合推"台鐵限量版",對於未來日本或中國觀光客而言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
- 網站常客
- 文章: 118
- 註冊時間: 2004-01-08 09:48
價格方面...,也許是個問題...,不過市場上有這樣的商業組合,賣得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以前還玩minitrix時很喜歡買Exclusive的東西。台灣的火車模型人口及消費力的成長應該會逐漸趨緩,前兩年的榮景是累積好幾年對於懷舊的期待,所以未來應該不會再有,畢竟該買的都買了,該撫慰的心靈也都撫慰了,再過來新加入的人口會是比較平穩的曲線。開發觀光客市場或許是個方向,這些限量組可以考慮放在飯店展售,國外很多飯店也都會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精緻品,大家可以來想想看怎麼作,但是千萬不要去懷疑光觀客的口袋有沒有鈔票,來者是客。
模型是死的,有趣的是其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若鐵支路與新竹車站N合推,沒有動力車頭、兩節車廂、車站及一節鐵軌,更重要的是一本新竹車站簡史及台灣殖民簡史,也許十來頁,如此一來便是一個很完整的套裝,對於僅十天行程的觀光客而言,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紀念品,如果那個觀光客也喜歡模型。此外對於本土鄉土教學也是一個方向,如果五間小學有一間買一套也不是不無小補,搞不好還會上電視也說不定。
還是再拋一些新的議題吧!
為什麼會想『收藏』一些東西?
人類開始有『收藏』行為的最初動機可能是為免於匱乏因此儲藏及囤積食物,在人類尚未進化到農耕文化之前的石器時代,人類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靠採集野生小麥、堅果及葡萄為生,此時的人類就已經懂得蒐集不同植物的種子、果實並將其分類儲存 [1]。由此可以猜測現代人進行『蒐集』的原動力可能是基於恐懼匱乏所產生的『佔有慾』的天性抑或是源自遠古人類的遺傳。
『蒐集』顧名思義是『尋找』並將它『妥善保存』的意思,喜歡把類似的東西蒐集的心理,其實是『戀物』再加上『不安全感』的心理合成。因為戀物所以喜歡把玩,享受視覺及觸覺的饗宴,但也因為不安全感所以才會有動機欲更進一步將其珍藏,可以一再把玩不會失去它。雖說佔有慾、戀物及不安全感是人類的天性抑或是遺傳,但經過基因的排列組合寫入不同人身上的基因密碼則不盡相同。對於物慾有人如清晨的風,悄悄來到院子吹落花朵掃走落葉,越牆而去什麼也不蒐集,這是太上也是無情,也有人在收藏的世界裡受盡慾望的煎熬與折磨卻依然無悔,是太下也是不及情[2]。這兩種人都是幸,但也可能是不幸,物質慾低的求心靈上的饗宴,但不佔有它。物質慾強的除了追求心靈上的饗宴,還加諸視覺、觸覺或甚至於聽覺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佔有它』。前者無法領會蒐集物品所帶來的內分泌高亢及針對不安全感所獲得的滿足與慰藉,但卻也免除物質慾望熱情萬馬奔騰之後的煎熬與苦難,造物者是公平。
模型是死的,有趣的是其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若鐵支路與新竹車站N合推,沒有動力車頭、兩節車廂、車站及一節鐵軌,更重要的是一本新竹車站簡史及台灣殖民簡史,也許十來頁,如此一來便是一個很完整的套裝,對於僅十天行程的觀光客而言,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紀念品,如果那個觀光客也喜歡模型。此外對於本土鄉土教學也是一個方向,如果五間小學有一間買一套也不是不無小補,搞不好還會上電視也說不定。
還是再拋一些新的議題吧!
為什麼會想『收藏』一些東西?
人類開始有『收藏』行為的最初動機可能是為免於匱乏因此儲藏及囤積食物,在人類尚未進化到農耕文化之前的石器時代,人類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靠採集野生小麥、堅果及葡萄為生,此時的人類就已經懂得蒐集不同植物的種子、果實並將其分類儲存 [1]。由此可以猜測現代人進行『蒐集』的原動力可能是基於恐懼匱乏所產生的『佔有慾』的天性抑或是源自遠古人類的遺傳。
『蒐集』顧名思義是『尋找』並將它『妥善保存』的意思,喜歡把類似的東西蒐集的心理,其實是『戀物』再加上『不安全感』的心理合成。因為戀物所以喜歡把玩,享受視覺及觸覺的饗宴,但也因為不安全感所以才會有動機欲更進一步將其珍藏,可以一再把玩不會失去它。雖說佔有慾、戀物及不安全感是人類的天性抑或是遺傳,但經過基因的排列組合寫入不同人身上的基因密碼則不盡相同。對於物慾有人如清晨的風,悄悄來到院子吹落花朵掃走落葉,越牆而去什麼也不蒐集,這是太上也是無情,也有人在收藏的世界裡受盡慾望的煎熬與折磨卻依然無悔,是太下也是不及情[2]。這兩種人都是幸,但也可能是不幸,物質慾低的求心靈上的饗宴,但不佔有它。物質慾強的除了追求心靈上的饗宴,還加諸視覺、觸覺或甚至於聽覺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佔有它』。前者無法領會蒐集物品所帶來的內分泌高亢及針對不安全感所獲得的滿足與慰藉,但卻也免除物質慾望熱情萬馬奔騰之後的煎熬與苦難,造物者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