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該注意啥呢???
版主: 小楊1219
新手該注意啥呢???
個位前輩好!!!!小弟接觸火車模型還不到一個月,是否能請問一下該從何起步,因為懂火車模型的人真的好少,書籍也很難尋找,車品牌又多真是難以起步 !!!請個位前輩多給小弟一些指示和資訊,謝謝!!!!!!! 

the words for beginners
先到小火車俱樂部了解世界上約三十種左右的規格.......然後了解基本軌道佈置理論.......可就近坐台鐵火車.....然後看看自己喜歡美國車....日本車...還是歐洲車........並擰定計劃......抽煙..酗酒...吃檳榔不要沾......先買便宜又大碗的基本組......然後確定自己志向.......N scale 的休旅車開出去就可以玩.....
..lemacoe..喜歡莒光.平快.復興
..lemacoe..喜歡莒光.平快.復興
最後由 lemacoe 於 2004-12-30 23:09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真才不矜,實學不誇;正行不霸,有能不驕.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必曲為附和..
威武的憲旗凜凜飄蕩,雄壯的歌聲宏偉嘹亮..
真才不矜,實學不誇;正行不霸,有能不驕.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必曲為附和..
威武的憲旗凜凜飄蕩,雄壯的歌聲宏偉嘹亮..
簡單的說:
一般最常見的比例是N(1:160)和HO(1:87)
而台灣比較多人玩的是N規的日系車輛
因為車種多,品質整齊,易於購買,車子小也適合在有限的空間玩
至於歐車或美車的話也各有長處
美車一般是以HO為主,車種以貨列居多,這比較適合有大空間的人來玩
因為HO的軌道一圈佔的面積也不小,更別說是造景了!
歐車的話,N及HO都有許多選擇,車種繁多,可以買到手軟
但是價位比較昂貴,這就視個人的財力而定了
一開始當然是買基本組為宜
場景的話先不急,摸熟了這個圈子
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再動手
或許你玩了一陣子N的車又想改玩HO的
這樣就會重複投資
有空常上這裡看看,也歡迎提問
大家會很熱心的幫你回答
歡迎你的加入!
一般最常見的比例是N(1:160)和HO(1:87)
而台灣比較多人玩的是N規的日系車輛
因為車種多,品質整齊,易於購買,車子小也適合在有限的空間玩
至於歐車或美車的話也各有長處
美車一般是以HO為主,車種以貨列居多,這比較適合有大空間的人來玩
因為HO的軌道一圈佔的面積也不小,更別說是造景了!
歐車的話,N及HO都有許多選擇,車種繁多,可以買到手軟
但是價位比較昂貴,這就視個人的財力而定了
一開始當然是買基本組為宜
場景的話先不急,摸熟了這個圈子
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再動手
或許你玩了一陣子N的車又想改玩HO的
這樣就會重複投資
有空常上這裡看看,也歡迎提問
大家會很熱心的幫你回答
歡迎你的加入!
買車靠緣分..
網站特價就是好車...
二手又特價更是好車....
珍珠板及批土才是王道.....
網站特價就是好車...
二手又特價更是好車....
珍珠板及批土才是王道.....
剛接觸火車模型啊..歡迎你..
關於相關書籍, 在國內幾乎沒有, 真實的火車相關雜誌/書籍已經很少了, 更不要說是火車模型, 通常都是偶爾在模型或火車雜誌出現.
至於新手入門, 嗯, 先多看看資料, 與車友之前的發言,
目前火車模型大概可分為美,歐,日三大系統, 各種比例都有,
其中, N和HO是國內比較多人玩的比例,
至於要選用那一種系統, 就看自己有沒有對某些真車較有興趣,
例如喜歡日本的電車或高速子彈列車, 日系有很多可以選擇, 車輛種類眾多,
N比例的日系車種是最好的選擇
美系的話, 就是以貨車為主,N,HO皆有
不知你是否買了基本組?還是僅買了列車組?
在還沒有確定自己喜歡的方向前, 造景或是線路設計其實是不用想太多, 以免浪費了投資, 一圈軌道已經可以玩得不亦樂乎了.
火車模型畢竟不是很便宜的玩具, 盡量量力而為, 不要一下子買太多東西,
慢慢來就好, 不然你會發現它的花費真的驚人
如果可以, 在確定自己喜愛的方向後,最好也同時研究或收集相關真車的資料,
這樣會更有樂趣
關於相關書籍, 在國內幾乎沒有, 真實的火車相關雜誌/書籍已經很少了, 更不要說是火車模型, 通常都是偶爾在模型或火車雜誌出現.
至於新手入門, 嗯, 先多看看資料, 與車友之前的發言,
目前火車模型大概可分為美,歐,日三大系統, 各種比例都有,
其中, N和HO是國內比較多人玩的比例,
至於要選用那一種系統, 就看自己有沒有對某些真車較有興趣,
例如喜歡日本的電車或高速子彈列車, 日系有很多可以選擇, 車輛種類眾多,
N比例的日系車種是最好的選擇
美系的話, 就是以貨車為主,N,HO皆有
不知你是否買了基本組?還是僅買了列車組?
在還沒有確定自己喜歡的方向前, 造景或是線路設計其實是不用想太多, 以免浪費了投資, 一圈軌道已經可以玩得不亦樂乎了.
火車模型畢竟不是很便宜的玩具, 盡量量力而為, 不要一下子買太多東西,
慢慢來就好, 不然你會發現它的花費真的驚人
如果可以, 在確定自己喜愛的方向後,最好也同時研究或收集相關真車的資料,
這樣會更有樂趣

- pedronyhsieh
- 數位研究苑
- 文章: 448
- 註冊時間: 2003-07-28 00:12
- 來自: 台中市
Kato的N軌規格為 Code 80(軌道高度為0.08英吋),
只要是符合N比例, 高度相同的, 基本上都是可以連接, 只是部分連接器要做轉換
不同高度(即不同 Code), 好像有連接器可以購買, 不過國內的玩家似乎比較少這麼做, 因為國內還是以 Code 80的N軌為主, 建議採用相同規格的軌道比較不會有煩惱.
至於電力來源, 可能有少數產品是安裝乾電池方式, 直接供電, 但是大部分的火車模型都是由外部控制器, 連接至軌道或是架空電線來供應電力, 才容易控制車子的行進方向與速度.
控制器所提供的電力, 目前主要有三種, DC(直流), AC(交流)與 DCC(數位控制).
就HO與N二大比例的產品來看,AC方式的車子不多, 主要是Marklin的三軌AC系統, 絕大部分都是採用 DC控制. 至於數位控制方式, 則是在電源中含有數位訊號,
車子或周邊可以安裝解碼器, 而達到控制的目的
只要是符合N比例, 高度相同的, 基本上都是可以連接, 只是部分連接器要做轉換
不同高度(即不同 Code), 好像有連接器可以購買, 不過國內的玩家似乎比較少這麼做, 因為國內還是以 Code 80的N軌為主, 建議採用相同規格的軌道比較不會有煩惱.
至於電力來源, 可能有少數產品是安裝乾電池方式, 直接供電, 但是大部分的火車模型都是由外部控制器, 連接至軌道或是架空電線來供應電力, 才容易控制車子的行進方向與速度.
控制器所提供的電力, 目前主要有三種, DC(直流), AC(交流)與 DCC(數位控制).
就HO與N二大比例的產品來看,AC方式的車子不多, 主要是Marklin的三軌AC系統, 絕大部分都是採用 DC控制. 至於數位控制方式, 則是在電源中含有數位訊號,
車子或周邊可以安裝解碼器, 而達到控制的目的

拍謝.拍謝...嘮叨一些廢話...
曾在某雜誌看過這麼一段話,基本是說剛接觸鐵道模型的人,大多兩種下場(以剛入手一組基本組為例) :
其一 : 看著火車在橢圓軌道上,一圈又一圈的奔跑...5圈..10圈..25圈...無聊!收起來打入冷宮了~~~
其二 : 看著火車在橢圓軌道上奔馳,心想要是能多跑些距離多好...於是開始增加軌道進而擴充規模以致於朝向場景下手..慢慢步向鐵道模型"不歸路"...
我的意思是說 : 要是真正的新手剛想要入門,可以的話,先朝一組最最最基本組下手,實際操作玩玩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接受這般興趣,一開始就要大規模採購或是直接研究更深入的製作技術,只怕只是會澆熄當初想要接觸的那股衝動...
歐吉桑的小小心得,還不知大家能接受嗎...要指教喔
曾在某雜誌看過這麼一段話,基本是說剛接觸鐵道模型的人,大多兩種下場(以剛入手一組基本組為例) :
其一 : 看著火車在橢圓軌道上,一圈又一圈的奔跑...5圈..10圈..25圈...無聊!收起來打入冷宮了~~~

其二 : 看著火車在橢圓軌道上奔馳,心想要是能多跑些距離多好...於是開始增加軌道進而擴充規模以致於朝向場景下手..慢慢步向鐵道模型"不歸路"...

我的意思是說 : 要是真正的新手剛想要入門,可以的話,先朝一組最最最基本組下手,實際操作玩玩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接受這般興趣,一開始就要大規模採購或是直接研究更深入的製作技術,只怕只是會澆熄當初想要接觸的那股衝動...
歐吉桑的小小心得,還不知大家能接受嗎...要指教喔
中壢站過啦
中壢站過啦
還沒下車的旅客,請趕快跳車...XD

中壢站過啦
還沒下車的旅客,請趕快跳車...XD

- Athrun Ibuki
- 忠實會員
- 文章: 148
- 註冊時間: 2005-04-16 20:41
- 來自: Affalter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