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格,軌距,動態靜態,全都考慮過了好幾次,也曾想做日式的場景
這樣會比較熱鬧,也比較討喜,但是在阿良面前做日式場景那是擺明了去陪公子讀書
所以幾經考慮後,還是以我比較拿手的自然環境,比較容易表現細部的HO比例
lancelot目前哈的要死的伐木鐵道,還有我最喜歡的阿里山鐵道,一組成了這個主題
"1935年的夏天"
選1935年不為了什麼,只是順口好記,而且那時是日據時代,有一種獨特的氛圍
而且那時神木還很完整,未遭雷劈,整顆樹還有生命力
同時也是為了留下神木最風光的一段身影,雖然我從沒看過還聳立著的神木....
一開始收集資料是必須的,上網找圖片,看DVD擷取片段,看看樹幹的紋路
因為神木是這個場景的靈魂所在,所以要做足功課才做的出成績來
前置作業完成後,開始施工,先將整個地形增厚,因為要做出山上的坡地
我底下墊保力龍,上面黏一層發泡材料EK-FOAM,也有人叫厚的珍珠板
後面同樣用發泡材料再黏一層神木所在的邊坡,這是基礎的土木工程
等到膠水乾了後,全都黏牢了,開始切削地形,發泡材料有個很大的好處,他的密度高
不會像保力龍一樣一割就碎屑滿天飛,非常適合在室內使用
整個地形的雛形
EK-FOAM
地形出來後,就披上一層建築批土修飾表面,為什麼不用石膏呢?因為石膏我覺得不太好操控,很容易把地形糊掉,用批土比較方便,也容易控制,但是缺點是慢乾
披上批土的地表
接著是重頭戲了,開始製作神木,基本上神木是用3塊發泡材料黏起來,直徑是8公分
再削成樹幹的形狀,重點是表面我鋪上一層專門做樹幹的紙黏土
上面那包是樹土,下面是普通的紙黏土
有了樹土的加持,神木的外表就有樹幹粗操的質感
黏上場景,樹幹下面先用一般的紙黏土,因為樹土的性質不適合做大面積的填補
接著用P行刀刻出樹幹深刻的紋路,至此神木的雛形就出來了
先貼到這邊,兒子今天要上小一,我不能太晚睡,各位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討論
我還會再繼續補上其他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