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出Louis兄這兩張的EXIF,是 SONY DSC-TX7的作品,的確藍得好迷人
原本看第二張涼亭的廣角變形以為第一張有拉長焦,但從EXIF看焦段都是用4mm的廣角,應該只是拍攝位置的遠近
兩張都是短焦的作品
在想...
似乎是廣角鏡比較容易表現出這樣的藍天是嗎?
猜想會和廣角鏡視角較大,經過鏡片折射產生光譜析離再重組後的變化有關嗎?
因為在好像常常在現場看天空並不是這麼藍
不過讓小弟似乎找到答案的是
Louis兄這兩張從地平線開始表現的藍色漸層效果
應該是直視地平線方向,因地球弧度的關係,光線要穿透大氣的厚度較仰視天空來得厚
隨著角度的上揚要穿透的大氣就越薄,如此漸層效果就出來了
數位後製,是可以很藍,不過,色調會偏
有經驗的一看就知道「調過了」
比呂兄,真的自然比較美
玩哈蘇拍正片的朋友,底掃後,沒人會去數位調整的,就是這道理
看前幾年Louis兄哈蘇的作品,立刻產生的直覺是哈蘇的色調偏冷
這回一提藍天,聯想到應該就是最適合哈蘇表現的題材吧
回想哈蘇一舉成名的的歷史,就是它是人類第一張從太空拍地球照片的相機(這個印象不知對不對)
是水藍的星球造就了哈蘇的色調嗎
(阿Q邏輯,當笑話看就好)
不過雖然自然美的意義大於人工修飾
數位暗房還是有"藝術表現"的意義在
Louis兄應該也是二三十年前就開始玩攝影的前輩
應該還記得當時台灣的攝影泰斗郎靜山大師,著稱的就是在暗房裡表現的集錦攝影
那個年代(應該說更早郎大師還沒坐穩中國攝影代表的地位時)也有不認同郎大師在暗房以人工組合影像的攝影學派
...
小弟想說的是藝術的表現層面是多元的
即便從過去的黑白暗房到今天的數位暗房,也都是攝影的一環
比呂兄目前在探究數位暗房,恕小弟直言,好像還看得出一些界面問題
期待比呂兄技藝更精進,以假亂真是巧匠,化腐朽為神奇就是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