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自動控制是相對於類比來講,較趨於接近真實,我想也是玩火車的每個人的目標吧,只是礙於預算,時間等因素無法達到此階段,同時我鑽研了目錄(我的目錄是2008的),就N規日製的來講,好像著墨的很少,可說沒有,不知是因為比例的關係,因為車子太小,塞不下晶片,還是廠商考量市場的因素,反而在HO規及歐美數位自動控制玩的人相對的較多,這是我的見解,不知是否正確KOMACHI 寫:傳統的鐵道模型來說leecc 寫:大家好,好幾天沒上來了,因為目錄到手了,正在努力鑽研之中,所以都沒上來,不過卻讓我發現了問題,同一軌道上可跑兩組以上的車車,使用同一控制器嗎?又火車在軌道上跑是受控制器指揮,還是控制器發送信號給軌道,那如果有兩列在軌道上,又如何正確的控制列車?還是一組列車只能在一個軌道上一組控制器,這樣跑呢?
一條鐵軌(同一個迴路)只能做一種控制
也就是不管該迴路上面放幾台車,你只能控制他們全部同時反應
因為控制器只是提供鐵軌電壓去驅動火車上的馬達
每一種火車都吃的到電壓所以都會反應
但是現在開始流行另一款比較特殊的操控模式是DCC(數位資訊傳送)
控制器提供鐵軌電壓以及數位控制訊號
而火車馬達上必須加裝解碼晶片來辨識
這樣控制器可以針對個別列車來進行控制
甚至功能強大的晶片還能發出火車的引擎聲
喇叭聲以及個別單獨控制車上的燈光等
很好玩的
我的許多疑惑,請教各位前輩
版主: 小楊1219
N規日車部份leecc 寫: 數位自動控制是相對於類比來講,較趨於接近真實,我想也是玩火車的每個人的目標吧,只是礙於預算,時間等因素無法達到此階段,同時我鑽研了目錄(我的目錄是2008的),就N規日製的來講,好像著墨的很少,可說沒有,不知是因為比例的關係,因為車子太小,塞不下晶片,還是廠商考量市場的因素,反而在HO規及歐美數位自動控制玩的人相對的較多,這是我的見解,不知是否正確
就小弟個人的認知
KATO 在數位方面發展的很早
可說是投注許多心力
舉凡
蒸氣機車-例如新版的C62......
柴電機車-例如新版的DD51......
電力機車-例如 EF.ED系列的電力機車......
電聯車組(含新幹線.柴聯車)-例如E4.......
都有為數位控制晶片預留安裝接點及空間
只要搭配適合的數位解碼晶片
馬上可昇級成為數位車
另外以目前的數位控制器和類比控制器做比較
現今較基本的數位控制器價位大約在台幣5000~6000元上下(若是BWC牌的大約是台幣2000多元上下)
一般基本類比控制器大約台幣1300~3000元不等.高檔的類比控制器甚至要破萬元
兩相比較下.其實玩數位不會多花很多錢
而重點是...再高檔的類比控制器都無法在同一軌道區間同時個別控制多輛動力車

最後由 lily 於 2009-09-02 17:14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給我火車,其餘免談!!!!!!
關於N車發展DCC數位控制的問題lily 寫: N規日車部份
就小弟個人的認知
KATO 在數位方面發展的很早
可說是投注許多心力
舉凡
蒸氣機車-例如新版的C62......
柴電機車-例如新版的DD51......
電力機車-例如 EF.ED系列的電力機車......
電聯車組(含新幹線.柴聯車)-例如E4.......
都有為數位控制晶片預留安裝接點及空間
只要搭配適合的數位解碼晶片
馬上可昇級成為數位車
另外以目前的數位控制器和類比控制器做比較
現今較基本的數位控制器價位大約在台幣5000~6000元上下(若是BAC牌的大約是台幣2000多元上下)
一般基本類比控制器大約台幣1300~3000元不等.高檔的類比控制器甚至要破萬元
兩相比較下.其實玩數位不會多花很多錢
而重點是...再高檔的類比控制器都無法在同一軌道區間同時個別控制多輛動力車
我認為瓶頸不在於車體容量大小
而是缺乏一個統一的規範
NMRA在HO車輛有規範標準的8pin/6pin插座
不論何種形狀的PCB版,符合規範的各種品牌晶片只要插上去就可以使用了
雖然KATO也致力發展DCC
然而他的晶片卻是包含PCB都要特殊規格造型才能相接
這間接限制了相容晶片產品的多元化
而且KATO的規範Tomix或ACE等車又不見得相容
對於非DIY顧客來說N規的DCC是有些麻煩
例如鐵支路的EMU100號稱也有DCC相容介面
但是那個介面似乎又與KATO的規格不同...
(DIY顧客可購買小型晶片將電線一條一條焊上去)
對了...
DCC還有個很基本但是很好用的功能
就是可以玩PP唷~
類比控制器兩台動力車如果距離太遠,會因為電壓衰減的問題造成出力不同
推擠之下常常會有出軌的問題,對於動力車的負擔差距太大也是加速磨損
而DCC可以在遠距離也讓兩個動力車同步出力唷
viewtopic.php?t=13364
自己改的PP車,挺好玩的
![mouth water [w]](./images/smilies/nmsn_water.gif)

半導體製程越來越進步,微型化應該是越來越可行才是
1. 微型化
2. 標準化 (連接介面、電器特性、行為等)
3. 簡易化 (整個數位系統容易安裝佈署、容易操控,不用動腦)
4. 所有零組件全面 digital ready
這樣的話數位系統才容易推廣
甚至,整個鐵道系統,包含車輛、轉轍器、號誌等,可由一個主控控制器來主控 (有點饒舌
)
而這個主控控制器可以連接電腦 (ex via USB),視為一個電腦裝置
只要跟電腦扯上邊,可玩性就大增了!
第一,只要在螢幕前動動滑鼠鍵盤,整個鐵道系統隨你控制
第二,鐵道系統變得可程式化,可以為系統上的每一個物件以及物間之間建立複雜的規則
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實現
1. 微型化
2. 標準化 (連接介面、電器特性、行為等)
3. 簡易化 (整個數位系統容易安裝佈署、容易操控,不用動腦)
4. 所有零組件全面 digital ready
這樣的話數位系統才容易推廣
甚至,整個鐵道系統,包含車輛、轉轍器、號誌等,可由一個主控控制器來主控 (有點饒舌

而這個主控控制器可以連接電腦 (ex via USB),視為一個電腦裝置
只要跟電腦扯上邊,可玩性就大增了!
第一,只要在螢幕前動動滑鼠鍵盤,整個鐵道系統隨你控制

第二,鐵道系統變得可程式化,可以為系統上的每一個物件以及物間之間建立複雜的規則
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