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就想實驗電腦雷射切割方式.stt劉俊良 寫:試作德國的小動力車.車外殼為雷射切割.
小型的火車模型比較容易接受吧.
像EMU500、600都是韓國車asqa 寫:stt劉俊良 寫:外國幾乎沒有寫下台灣製作的模型.
或是雜誌的台灣活火車.
國內為何不做這樣的前途
我的外國朋友不多.認識的德國人.幾乎是瞧不起台灣.為何您喜歡外國車?
你愛國嗎??????????????????????
製作製造生產外國車很(男)難嗎
已經有好車友私下告知.台灣做的不好啦...
不然就笑自己的兄弟....這太態度比黑人還還無情.劉大哥真的是有感而發,有時候小弟也覺得........台灣似乎都是外來的文化...stt劉俊良 寫:請深思
外國季刊....年齡再如何地老.都會自動手工樂趣.
別只會現實買全部.買個小零件加裝上.很難嗎
阿只會低西西嗎
您很真心喜歡歐洲車.容入外國車.只須要買幾輛車.再來參考他們如何做.
學習自行做.不又是樂趣了嗎
光是"臺車",說穿的就是八國聯軍,還沒把號誌系統算進去.
美國,德國,日本等幾個大國,都有相當程度的歷史背景與重工業撐腰.
德國更是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感很重,看的起別人.....才怪.....
不過,臭屁就是有臭屁的本錢,不然WWI與WWII是怎麼來的.
有自己國家雄厚的鐵路歷史資源,精密工業也強,難怪就是模型業也強.
看看幾家大廠,哪家不是活了很久,光是技術資料就累積了有多可觀.
反觀台灣有能力製車的廠商,光是資歷就差人家多少......很驚人的.......
加上文物的保存觀念,始終還是被商業利益所掩蓋,結果都成了特定人物獨力的收藏.要像國外都是團體的集中力量,恐怕短時間內還難以有起色.
至於造車,小弟相信台灣還有很多高手,只不過多半是低調行事.
(婕爸不正是一個例子)
所以,劉大哥您別擔心,要是這些高手受到鼓勵陸續"浮上來",就是很可觀的力量了!
(您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