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打擾了,各位模型先進,
我是阿肥,
目前是研究生,正研究有關玩具/模型/場景等收藏的議題,
正在找各種不同場景與模型的收藏或製作者訪談,
不管是喜好火車場景或各式縮小比例主題,
不論喜愛收集的,或是改裝佈置成空間,
或來不及但想要布置攝影,或每次買來就根本來不及開裝就堆著等等,
想了解大家的收藏故事,
用交換的方式,跟聊聊大家的收藏製作事跡,
可以約在咖啡廳(或任何方便地點),用你的故事換一頓下午茶,
你可以留言寫下你的暱稱跟連絡email,我再跟你約時間
感謝大家!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跟我聯絡:)
阿肥 r93544023@ntu.edu.tw
想訪談有關火車與生活場景製作與收藏者
版主: lee
方便說一下你的題目
或是你論文的文獻探討關鍵字
基本上收藏品的論文有人寫過
我直系學姊寫的是藝術收藏品價值行銷之研究-以張敬木雕創作品為例
主角剛好是她爸張敬老先生
雲科大95年的論文
我跟她都是同一位指導教授
另外白天班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做量化研究
發問卷跑SPSS
做訪談質化研究的比較少
大部分都是EMBA在做的
如果是用訪談做資料整理的話
則可以整理出收藏者對作者的作品在意哪些因素
或是作者的作品吸引收藏者的因素有哪些
結果還是要看你的訪談大綱才能推斷
或是你論文的文獻探討關鍵字
基本上收藏品的論文有人寫過
我直系學姊寫的是藝術收藏品價值行銷之研究-以張敬木雕創作品為例
主角剛好是她爸張敬老先生
雲科大95年的論文
我跟她都是同一位指導教授
另外白天班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做量化研究
發問卷跑SPSS
做訪談質化研究的比較少
大部分都是EMBA在做的
如果是用訪談做資料整理的話
則可以整理出收藏者對作者的作品在意哪些因素
或是作者的作品吸引收藏者的因素有哪些
結果還是要看你的訪談大綱才能推斷
貨物機萬歲!小蔡的個人網站:http://myweb.hinet.net/home9/yuanshin/
Re: 想訪談有關火車與生活場景製作與收藏者
看電子郵件的單位簡寫應該是台大的研究生Afey 寫: 用交換的方式,跟聊聊大家的收藏製作事跡,
可以約在咖啡廳(或任何方便地點),用你的故事換一頓下午茶,
你可以留言寫下你的暱稱跟連絡email,我再跟你約時間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跟我聯絡:)
阿肥 r93544023@ntu.edu.tw
台北的車友願意接受訪問應該是最好不過的
感謝大家的捧場,
這是初步的研究方向,題目暫定是「情境模型收藏者的收藏、展示與文化想像」,
方向上屬於質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訪談為主,不跑統計,
需要有各式各樣的人故事,來讓我瞭解什麼是才是重要的提問,應該聚焦在哪裡,或原來不是我想的這樣…
因為本身也很非常喜歡收集與模型製作,也想透過這更多瞭解自己一點與以及這個議題
想和大家當面切磋交流,
若有外縣市的車友,我非常想借訪談一邊順便出遊,哈哈
另外,若沒有時間,這裡有申論題問卷,彌補不能見到你的缺憾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 ... oDcMIi4SGQ
-------------------------------------
以下是提問的方向,還請大家多指教
˙在透過消費微小模型的過程中,堆砌出什麼形式、樣貌,又形塑了什麼樣的角色身分認同。
˙對應於收藏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模式,這又反映了什麼樣的個人需求與欲望?
˙在情境製作過程中,是否又複製既有的刻板印象?或是藉由創造的過程有突破的動能?透過創造的互動過程中,產生了正面的力量,又開起創造了什麼意義、認同。
˙不管是御宅族、kidult(傑斗族),給了大眾對於買玩具的人、玩玩具的人、玩具收藏製作者,給予某種特定的角度或平面化的既有想像,刻畫著某種面貌,是否有更多不被看見的個人特質、人際關係、生活樣貌、社會環境等不被注意,而這正與此刻的社會型態與歷史脈絡發展息息相關。
-----------------------------------------
這是初步的研究方向,題目暫定是「情境模型收藏者的收藏、展示與文化想像」,
方向上屬於質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訪談為主,不跑統計,
需要有各式各樣的人故事,來讓我瞭解什麼是才是重要的提問,應該聚焦在哪裡,或原來不是我想的這樣…
因為本身也很非常喜歡收集與模型製作,也想透過這更多瞭解自己一點與以及這個議題
想和大家當面切磋交流,
若有外縣市的車友,我非常想借訪談一邊順便出遊,哈哈
另外,若沒有時間,這裡有申論題問卷,彌補不能見到你的缺憾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 ... oDcMIi4SGQ
-------------------------------------
以下是提問的方向,還請大家多指教
˙在透過消費微小模型的過程中,堆砌出什麼形式、樣貌,又形塑了什麼樣的角色身分認同。
˙對應於收藏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模式,這又反映了什麼樣的個人需求與欲望?
˙在情境製作過程中,是否又複製既有的刻板印象?或是藉由創造的過程有突破的動能?透過創造的互動過程中,產生了正面的力量,又開起創造了什麼意義、認同。
˙不管是御宅族、kidult(傑斗族),給了大眾對於買玩具的人、玩玩具的人、玩具收藏製作者,給予某種特定的角度或平面化的既有想像,刻畫著某種面貌,是否有更多不被看見的個人特質、人際關係、生活樣貌、社會環境等不被注意,而這正與此刻的社會型態與歷史脈絡發展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