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車模型由台灣百萬成公司(Haskell Co.)委託日本海龍(KAIRYU JAPAN)公司製作,黑頭仔系列產品,歸類為塑膠車,比例為HO (1/80 scale, 16.5mm gauge),自該公司網站資料得知生產數量300台,具DCC插座可數位化。

外包裝採木盒,車輛是以透明塑膠盒承載固定,在幾個接觸點有用泡棉保護,還算穩固,除車輛外,還有一張限量版卡紙、模型說明書和保證卡。原始配件由左而右包含銅製號碼牌(CT251、259、271、273、278、274)、配件組(供更換的板狀車輪,如現行CT278就不是放射輪,但只有一個,還有乘務員名牌、汽缸尾棒、車頭與煤水車登車梯、煤水車尾端備用登車梯、汽缸下方散水配件、路牌受墊、煞車軔桿以及改造CT250用之長喉管)和一包煤炭(真實煤渣)。

車底(並未裝上軔桿,因為裝上後不易收入盒中),可看見製造商為KAIRYU,中國製。第二對動輪前後有砂管,動輪上方踏面看似的髒污,其實是車輪上色的原因造成,雖染黑車輪很漂亮,但是因為上色的不均勻或因接觸磨損等後天影響,反而不是很理想。

CT278實車動輪組下方軔桿及第二動輪前後之砂管。

左前方,車牌選用CT273,用雙面膠黏著,前方連結器與後方相同都還有一根方便自動解連的玩意(如不需此功能可考慮更換或剪去應會更好看)。

煤水車側,原廠後燈是裝飾用,不會亮,後車梯應是直下沒有彎角。

CT278煤水車側。

側面動輪組前半段,圖中已裝上汽缸尾棒、車梯、散水配件。車頭燈與實車相較是太長了,沒有拆車,因此不知是否是塞燈泡在裡面而不是導光柱的關係,煙囪頂端應有一圈稍凸出的樣式。

現行CT278實車煙囪與頭燈(頭燈與網路搜尋到1975年老照片已有不同)

駕駛室附近,管路均有做出,而不是浮雕式表現,駕駛踏板下方圓軸不是傳動軸,應是連接到馬達與前燈的線路。煤水車登車梯並未裝上,乘務員名牌(車號左側那塊)那塊少了間隔的表現。另外模型駕駛室與煤水車距離稍大,是否是對行走半徑等必須做出的妥協不得而知。

CT278同側照片。

與KATO N gauge C57比較大小。

與TOMIX貨車連結高度非常吻合,不考量真正型式下,輪子小弟比較偏好TOMIX貨車表現。
最後做個小結尾,純粹以感覺來說,整台車除了車號以外,沒有任何數字或印刷字,參考網路照片似乎也看不出有這些東西,亦不像日本現有保存展示蒸機常可見的白線圖裝和一些金色、銅色的妝點,車上能看到的字比美國蒸機還少,或許是這樣的差異,與歐洲的蒸氣機關車常見明顯的下半部紅色配色以及細微字印刷少了那麼一些感覺,然而黑頭仔就是黑頭仔,各有各的美:D 。行走性上只試過9V電池,還算平順,曾經有過卡住感覺,拿去店面時卻又正常行走。本車已上市許久,小弟這台大約是2006年1月底購入,雖然說只有製造300台,不過應還有存貨,眼拙的小弟有指出與實車的差異點或許與考究車輛不同,也是有現存展示機才能就近比較,以上供有興趣的車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