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分車」名詞的疑問
關於「五分車」名詞的疑問
關於「五分車」為什麼叫「五分車」,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軌距看起來只有台鐵的一半,台鐵軌距1067mm,糖鐵卻只有762mm,「五分」即「一半」之意,所以糖鐵火車叫「五分車」是因為她的軌距比台鐵小的關係。這個說法聽了很多年,最近有聽到修正的版本,說是因為標準軌的軌距是1435mm,糖鐵軌距正好只有一半,所以叫「五分車」,台鐵軌距大約是標準軌的七成,所以叫「七分車」,但老實說這兩種說法,我都覺得有頗問題。
首先,台鐵與糖鐵的軌距雖然有差,但差異絕對不是「一半」,各位只要看過三軌區間就會對這個說法疑問,因為就算目視測量有誤差,把台鐵與糖鐵軌距的差異說成「五分」實在未免太誇張,叫「七分車」反而還差不多。至於說「標準軌的一半」我覺得更沒有說服力,因為「比較」的前提是「認識」,台灣早期根本沒有標準軌,出國喝過洋墨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台灣人民怎麼會知道國外的軌距是台灣的兩倍?就算知道是台灣的兩倍,拿國外的軌距跟台灣比成「五分」又有什麼意義?今天如果一個奧地利人說他們國家的山岳鐵道是「五分車」就有道理,因為奧地利有1435mm標準軌也有750mm窄軌,他當然看得出標準軌軌距大約是窄軌的兩倍;但台灣先民既然沒看過標準軌,卻說自己的糖鐵是跟標準軌比出來的「五分」,這種說法不是很奇怪嗎?
我的看法是,「五分」不是指「軌距」,而是指「車體大小」,證據是——民眾是不是常把支線DRC叫「小火車」?鐵道迷或台鐵員工是不是也把R180柴電叫「大車」?請問冷氣柴客跟R180的軌距是多少?
都是1067mm,根本是一樣的軌距,不是嗎?
台鐵的軌距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民眾會把「柴客」叫「小火車」?而且不止柴客喔,即使是1067mm產業鐵道,比方說中油鐵道附近住民,其實也是把中油火車跟台泥火車叫「小火車」,我們可以糾正他,說「只要是1067mm的火車都可以在台灣鐵路往走透透,不應該較小火車啊!」可是民眾誰管你?大家照樣把內灣線平溪線集集線的火車叫「小火車」啊!同理R180一點也不「大」,它的馬力與尺寸在美國只能算是支線調車機等級,就算在台灣,別說CT270「蒸機機關車女王」遠比「大車」大,就算E200這種常見的電頭也比R180來得「長」啊?確實重聯運轉的R180是真的會變「大」,但就算如此,它也只在台灣大,大不到美國去啊。
所以我的看法是:「五分」指的應該是「體積」而不是「軌距」,因為不管是民眾稱呼「小火車」或鐵道迷稱「大車」顯然都與軌距無關,用「糖鐵火車小,看起來只有台鐵火車的一半大」似乎比「軌距說」更有說服力。
不知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首先,台鐵與糖鐵的軌距雖然有差,但差異絕對不是「一半」,各位只要看過三軌區間就會對這個說法疑問,因為就算目視測量有誤差,把台鐵與糖鐵軌距的差異說成「五分」實在未免太誇張,叫「七分車」反而還差不多。至於說「標準軌的一半」我覺得更沒有說服力,因為「比較」的前提是「認識」,台灣早期根本沒有標準軌,出國喝過洋墨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台灣人民怎麼會知道國外的軌距是台灣的兩倍?就算知道是台灣的兩倍,拿國外的軌距跟台灣比成「五分」又有什麼意義?今天如果一個奧地利人說他們國家的山岳鐵道是「五分車」就有道理,因為奧地利有1435mm標準軌也有750mm窄軌,他當然看得出標準軌軌距大約是窄軌的兩倍;但台灣先民既然沒看過標準軌,卻說自己的糖鐵是跟標準軌比出來的「五分」,這種說法不是很奇怪嗎?
我的看法是,「五分」不是指「軌距」,而是指「車體大小」,證據是——民眾是不是常把支線DRC叫「小火車」?鐵道迷或台鐵員工是不是也把R180柴電叫「大車」?請問冷氣柴客跟R180的軌距是多少?
都是1067mm,根本是一樣的軌距,不是嗎?
台鐵的軌距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民眾會把「柴客」叫「小火車」?而且不止柴客喔,即使是1067mm產業鐵道,比方說中油鐵道附近住民,其實也是把中油火車跟台泥火車叫「小火車」,我們可以糾正他,說「只要是1067mm的火車都可以在台灣鐵路往走透透,不應該較小火車啊!」可是民眾誰管你?大家照樣把內灣線平溪線集集線的火車叫「小火車」啊!同理R180一點也不「大」,它的馬力與尺寸在美國只能算是支線調車機等級,就算在台灣,別說CT270「蒸機機關車女王」遠比「大車」大,就算E200這種常見的電頭也比R180來得「長」啊?確實重聯運轉的R180是真的會變「大」,但就算如此,它也只在台灣大,大不到美國去啊。
所以我的看法是:「五分」指的應該是「體積」而不是「軌距」,因為不管是民眾稱呼「小火車」或鐵道迷稱「大車」顯然都與軌距無關,用「糖鐵火車小,看起來只有台鐵火車的一半大」似乎比「軌距說」更有說服力。
不知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
- 一等資深會員
- 文章: 53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21:16
Re: 關於「五分車」名詞的疑問
依小弟的傳統印象裏,<五分仔車>是指軌距...,E415 寫:關於「五分車」為什麼叫「五分車」,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軌距看起來只有台鐵的一半,台鐵軌距1067mm,糖鐵卻只有762mm,「五分」即「一半」之意,所以糖鐵火車叫「五分車」是因為她的軌距比台鐵小的關係。這個說法聽了很多年,最近有聽到修正的版本,說是因為標準軌的軌距是1435mm,糖鐵軌距正好只有一半,所以叫「五分車」,台鐵軌距大約是標準軌的七成,所以叫「七分車」,但老實說這兩種說法,我都覺得有頗問題。
首先,台鐵與糖鐵的軌距雖然有差,但差異絕對不是「一半」,各位只要看過三軌區間就會對這個說法疑問,因為就算目視測量有誤差,把台鐵與糖鐵軌距的差異說成「五分」實在未免太誇張,叫「七分車」反而還差不多。至於說「標準軌的一半」我覺得更沒有說服力,因為「比較」的前提是「認識」,台灣早期根本沒有標準軌,出國喝過洋墨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台灣人民怎麼會知道國外的軌距是台灣的兩倍?就算知道是台灣的兩倍,拿國外的軌距跟台灣比成「五分」又有什麼意義?今天如果一個奧地利人說他們國家的山岳鐵道是「五分車」就有道理,因為奧地利有1435mm標準軌也有750mm窄軌,他當然看得出標準軌軌距大約是窄軌的兩倍;但台灣先民既然沒看過標準軌,卻說自己的糖鐵是跟標準軌比出來的「五分」,這種說法不是很奇怪嗎?
我的看法是,「五分」不是指「軌距」,而是指「車體大小」,證據是——民眾是不是常把支線DRC叫「小火車」?鐵道迷或台鐵員工是不是也把R180柴電叫「大車」?請問冷氣柴客跟R180的軌距是多少?
都是1067mm,根本是一樣的軌距,不是嗎?
台鐵的軌距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民眾會把「柴客」叫「小火車」?而且不止柴客喔,即使是1067mm產業鐵道,比方說中油鐵道附近住民,其實也是把中油火車跟台泥火車叫「小火車」,我們可以糾正他,說「只要是1067mm的火車都可以在台灣鐵路往走透透,不應該較小火車啊!」可是民眾誰管你?大家照樣把內灣線平溪線集集線的火車叫「小火車」啊!同理R180一點也不「大」,它的馬力與尺寸在美國只能算是支線調車機等級,就算在台灣,別說CT270「蒸機機關車女王」遠比「大車」大,就算E200這種常見的電頭也比R180來得「長」啊?確實重聯運轉的R180是真的會變「大」,但就算如此,它也只在台灣大,大不到美國去啊。
所以我的看法是:「五分」指的應該是「體積」而不是「軌距」,因為不管是民眾稱呼「小火車」或鐵道迷稱「大車」顯然都與軌距無關,用「糖鐵火車小,看起來只有台鐵火車的一半大」似乎比「軌距說」更有說服力。
不知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Re: 關於「五分車」名詞的疑問
762的五分似乎沒聽說過E415 寫: 關於「五分車」為什麼叫「五分車」,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軌距看起來只有台鐵的一半,台鐵軌距1067mm,糖鐵卻只有762mm,「五分」即「一半」之意,所以糖鐵火車叫「五分車」是因為她的軌距比台鐵小的關係。這個說法聽了很多年,最近有聽到修正的版本,說是因為標準軌的軌距是1435mm,糖鐵軌距正好只有一半,所以叫「五分車」,台鐵軌距大約是標準軌的七成,所以叫「七分車」,但老實說這兩種說法,我都覺得有頗問題。
....
台灣早期根本沒有標準軌,出國喝過洋墨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台灣人民怎麼會知道國外的軌距是台灣的兩倍?就算知道是台灣的兩倍,拿國外的軌距跟台灣比成「五分」又有什麼意義?
....
所以我的看法是:「五分」指的應該是「體積」而不是「軌距」,因為不管是民眾稱呼「小火車」或鐵道迷稱「大車」顯然都與軌距無關,用「糖鐵火車小,看起來只有台鐵火車的一半大」似乎比「軌距說」更有說服力。
不知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就小弟直接從糖鐵員工(應該說資深主管)所聽到的說法,五分指的是標準軌距1435的一半的意思
精確的軌距值除以二當然有些許誤差,用大約的"五分"去認識就差不多了
至於早期台灣沒有標準軌的比較基準倒不是問題,只要鐵道從事人員依鐵道知識領域去定義就有意義了
E415兄的新解....
五分車的車高或車寬只有標準軌或762軌距車輛的一半大而已嗎?可能不止七分呦!

Re: 關於「五分車」名詞的疑問
嗯,這也是我比較後來聽到的說法,這個說法在數字上與視覺上是比較合理,至少比小時候聽說「軌距是台鐵的一半」合理多了;不過個人還是有點疑惑,因為似乎鹽鐵也有人叫「三分車」,另外東線鐵路早期當地居民不知如何稱呼?東部糖廠附近居民不知是否也跟西部一樣把糖車叫五分車?sebastia 寫:就小弟直接從糖鐵員工(應該說資深主管)所聽到的說法,五分指的是標準軌距1435的一半的意思呦!
會有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以前做田調的經驗,覺得口述歷史實在很沒個準,當時調查戲班,每一班都說他們是台灣最早的一班,最好的班,別班都是跟他們學的,每一般的歷史都比營業登記證還久到無從查證;有次還遇到一個老演奏者說「樂器都是他做的」,每一班調查出來能採信的話大概都不到一半,尤其老人家,越老會以為自己做過的事越多。
五分是標準軌一半,好吧,姑且相信一下。
「五分車」是指「軌距」沒錯。
1935年,以蒸汽火車之父英國史第文生制定的1435mm為「標準軌」,比此長為「寬軌」,比此短為「窄軌」
糖鐵,阿里山森鐵,舊花東線762mm ~~「五分車」
台鐵(窄軌)1067mm~~752 /5x7=1067~~「七分車」
高鐵(標準軌)1435mm ~~1435/762x10=「9.4分車」
照此算法762/5x10=1524mm寬軌才是「十分車」,這是舊蘇聯的軌距???
至於…鹽鐵 540mm(不確定?) ~~「三分車」
1935年,以蒸汽火車之父英國史第文生制定的1435mm為「標準軌」,比此長為「寬軌」,比此短為「窄軌」
糖鐵,阿里山森鐵,舊花東線762mm ~~「五分車」
台鐵(窄軌)1067mm~~752 /5x7=1067~~「七分車」
高鐵(標準軌)1435mm ~~1435/762x10=「9.4分車」
照此算法762/5x10=1524mm寬軌才是「十分車」,這是舊蘇聯的軌距???
至於…鹽鐵 540mm(不確定?) ~~「三分車」
最後由 Louis Liu 於 2008-08-25 10:2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Louis Liu 寫:1935年,以蒸汽火車之父英國史第文生制定的1435mm為「標準軌」,比此長為「寬軌」,比此短為「窄軌」
stallings 寫:不過老外也真怪 0.0
標準軌看是要訂 56、57 都好,甚至 60 更好 (剛好是 5 呎)
弄個 .5 做啥?:???:
由羅馬帝國時期的馬車, 中世紀德國的手推石軌車, 至十九世紀英國的馬拉木軌車, 都習慣以 四呎八吋 (呎的 4, 2/3 倍) 制定,Kilkenny 寫:1435mm歷史上最初起源是羅馬帝國時期的馬車(戰車)一路傳承整個歐洲下來最後影響到了鐵路
基本上羅馬帝國應該有自己的度量衡而不是用英制(那時的不列顛群島還是「蠻荒」之地), 那個 .5 是換算的結果...
雖然標準呎 (腳 foot) 也因時代變遷會有些微變化, 但標準呎的制定, 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完成, 並隨著羅馬帝國佔領英格蘭, 非常早就傳至不列顛群島.
十九世紀初, 英國的馬拉鐵軌車就是以 四呎八吋 (4, 2/3 呎) 建造, 史第文生之前, 零散在各礦區的鐵路就已經是四呎八吋,
史第文生在建造 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 時也是 "遵循" 大家在用的標準, 他沒有 "權利" "制定" 所謂的 「標準軌」,
只因他實現了載客運轉及長途運輸的可能, 英格蘭東部各鐵路為了接軌需要, 才紛紛採用史第文生加大半吋的 "四呎八吋半" 鐵軌.
而廣大的英格蘭西部長途客貨運的 「標準軌距」是八呎, 八呎軌用了 80 年, 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被四呎八吋半淘汰.
至於 "四呎八吋半" (56.5 吋, 1435mm) 那 "半吋" 怎麼來的 ???
不是換算的結果, 只因為史第文生在建造 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 時, 把車輛 "輪緣距" 和軌道 "軌距" 都做成四呎八吋, 結果車輪很密合的 "卡" 在軌道上

史第文生 "只好" 在開業前趕快把軌距加大半吋 .........
![3line [3l]](./images/smilies/nmsn_3line.gif)
----------------------------------------------------------------------------
小弟懷疑五分車是否有見諸官方或工程文件/紀錄中?
只要是 "獨立鐵路系統", 軌距, 輪距, 車廂長寬, 都是量身訂製 (冰河列車 800mm, 西班牙國鐵 1668mm, 東南亞鐵路 1000mm ....)
工程師會採用某種有運用經驗的標準再修改, 但不會不精確的去 "攀附" 說是某某的百分之幾 ...
若是民眾約定成俗的綽號, 民眾很難有「標準軌」「寬軌」「窄軌」的知識,
更不會去計算「五分車」 , 「七分車」 , 「9.4分車」 ....

不過是比台灣民眾常見的大車 "約" 小一半的車, 大家何必這麼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