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購車計畫,搞了半天還是要買

在地的火車,你我身邊最親切的車輛, 是大家心中的最愛

版主: tkuei6033voguedj

頭像
emu300ct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42
註冊時間: 2007-01-23 02:19
來自: 宜蘭或新竹

文章 emu300ct »

瓦斯桶 寫:其實太魯閣號的舒適性方面的問題!很多人都討論過了!最近在開始行駛縱貫線之後,似乎更映證了之前台鐵的說法,問題並不是出在車輛的設計,而是軌道的標準不夠好,這點特別是在車子進入縱貫線時感受特別深刻,車子的舒適度也提升了,所以在宜蘭線或是少數北迴線路段(非版式軌道)所發生的不舒適情況,在縱貫線幾乎沒有感覺到!

最大的原因在於縱貫線的級數比宜蘭線或是北迴線的標準值高太多了,所以問題出在軌道如何改善才是重點!
主因是因為TEMU1000的轉向架承懸對於軌道狀況的反應極為敏感,
也就是說軌面只要有一點不整,
TEMU的轉向架就會立即傳到車體。
因為車輛所有的技術及設計的尺寸都跟885系一樣,並沒有做修改,轉向架一樣,車廂寬度一樣,兩個轉向架的間距也一樣,甚至連玻璃的大小間距都一樣,除了冷氣車頭少部分的外觀及內裝有變動外,還真不知道假如885系是好車的話,台鐵應該要修改哪些部份讓太魯閣號坐起來更舒適呢????
TEMU的轉向架和885系並不完全相同,
窗戶間距與車門配置也完全不同,
動力概念設計更是完全不一樣......並不是像您說得那樣。
我在此必須要再強調,
並不能說TEMU完全是模仿885系,
TEMU是使用885系的技術基礎結合台鐵合約規範所製造,
很多設計的概念TEMU和885系是根本完全不同的!
本人相信日本高年齡的社會比例絕對比台灣高太多了,假如單純要這樣以老人家的標準來評論的話,那就有失公平了,因為在日本老人比台灣還多的狀況下,日本設計出的振子車,難道不會考慮這樣的狀況嗎!假如是這樣的話,那kiha281,283,E351系,383系,8000系.....等等的控制型的所有的振子車,難道用這些車輛的日本鐵道公司,都跟台鐵一樣不在乎老人家的感受嗎?應該不盡然吧!
日本的FURICO(振り子)列車乘坐上並不會比TEMU好,
但可能是民族性的差異,
基本上日本人並不會去批評他們列車的避震問題,
相對地,
他們會尊重車輛的設計者和維護者......。
而前提是鐵道公司在乘坐上必須確保整個列車的安全準確與服務。
想想相同的車輛在日本為何可以平穩舒適的行駛,因為最大的因素是在於日本的軌道保養做的好,標準高!
這個論點和我的老師(鐵工局工程司)所告訴我的有一些出入!
日本其實各地路線標準比台鐵差的比比皆是,
但是,
日本人在開發列車時很注重列車與路線特性乃至於環境特性的結合與互補,
意思也就是他們所設計出來的車輛,
是100%可和路線特性做配合的車輛,
例如KIHA261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敢說我搭乘過4次的經驗告訴我,
「宗谷本線」的軌道狀況絕對比台鐵的幹線甚至部分支線還差,
但SUPER-SOYA乘坐起來並不會比較差!

而台灣呢?
從EMU100型的動力配置適不適合舊山線即可知道;
E100的散熱和防潮設計也可明瞭,
軌道列車不是公路車輛,
設計上一定要搭配路線與環境狀況才能夠有最大效能,
日本的路線標準很多部分都比縱貫線差,
但是有良好的列車搭配縝密的軌道檢查、維護制度,
這才是日本FURICO特急列車水準高的原因!
這也就是之前一開始所提的,相同的一班太魯閣號在還未進入縱貫線區間時搖搖晃晃,進入縱貫線就變好了,假如是車輛設計不好的話,太魯閣號還真厲害,還會自己調整囉!其時這部份是有資料可以佐證的,當初日立在試車的時候,就已經向鐵路局建請改善軌道的品質喔!且提出的路段也只有在宜蘭線與北迴線部份路段,並沒有包含縱貫線在內!
所以說車和路線的結合才是日人關注的,
因此為配合TEMU,
適當地加強鋼軌結構是必要的!
當年JR四國開發N2000系時,
為了實現130km/hr 高速化FURICO運轉,
也對高德線等做了很多改良。
台鐵縱貫線的標準拿去日本比,
保證已經是頂級水準!
另外補充一點:振子車的技術並不屬於那家鐵道車輛的製造公司,不管是日立,東急,川崎,日車甚至是新潟鐵工,這項技術是由JR和鐵道綜合研究所合資開發研究的,只有委託或是授權各鐵道車輛製造公司製造,所以沒有分什麼日立牌還是什麼牌,都是來自於JR與鐵道綜合研究所的技術移轉!
完全正確!
而日本民營化之前的技術,
則來自於國鐵的車輛研發部門,
也因此日本在發展鐵道工業時,
基礎算是相當不錯。
他們現在則有JIS規範,
甚至法律之內都將車輛的結構安全等有做完整的規定......

相較之下,
台灣的軌道工業真的很薄弱!
我們並無統一的規範,
我們並不清楚自己軌道的狀況,
甚至一個同樣的設計規範,
就可買到像EMU200、300這兩種規格完全不一樣的車。
最後由 emu300ct 於 2008-03-15 02:06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頭像
emu300ct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42
註冊時間: 2007-01-23 02:19
來自: 宜蘭或新竹

Re: 台鐵購車計畫,搞了半天還是要買

文章 emu300ct »

PP的問題除了本身設計瑕疵以外
ROTEM本身對於它的商品負責任的態度其實也很有關係
可以說ROTEM趁自己改組以及精簡省府組織等等亂局趁機擺爛
根本不想對這個產品負責任

PP大故障的時候鐵路局長有去法國訪問Alstom
其中談到PP馬達的問題時Alstom有回應說當2002年第七次馬達改造失敗時
亞斯通與UCW有自行設計新的改造方案,並且交由南非大學及英國史丹福中心檢視應力分析,認為改善計畫可行之後隨即轉交給韓國主承攬商ROTEM,然而韓國除了沒有提供該方案給台鐵進行改善,反而在隔年2003年全面撤退獨留台鐵自行善後,不久就發生了大故障事件。等到封殺韓商才逼它們又出面,才提出願意為PP車進行第八次改造方案,該公司的態度實在讓人不能苟同。

車爛就算了,公司還擺爛就真的很糟糕
還好台灣車輛沒有學...
ROTEM真的不是一家好廠商!
我建議台灣最好永遠別再買韓國車,
因為ROTEM的銷售心態可議,
他們公司對於「或有負債」的承擔概念根本是有問題的!

而我前幾天去台灣車輛時,
技術經理也跟我說,
當年ROTEM做EMU600型工業移轉時,
除關鍵技術不給、拼命叫台車做勞務外,
給台灣車輛的技術資料竟全是韓文!
心態即為可議,
當然台車當然不接受用「圓圈」和「+」、「-」所構成的文件啦! :mrgreen:
頭像
emu300ct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42
註冊時間: 2007-01-23 02:19
來自: 宜蘭或新竹

文章 emu300ct »

兄台你的觀點很不錯
如果半調子的鐵道設備又花那麼多錢實在有點不好
台鐵預算是很不夠的
先前北部號誌大故障就有提到
現在都很重表面
所以花大錢買漂亮民眾又喜歡的車
基礎建設例如號誌系統或是軌道都有年代了
預算排擠的結果也導致這次EMU800的可能消失
改善軌道的錢+傾斜式列車的高額造價有沒有等於他的票價營收+時間節省效益?
不過難道沒有那種可以適應台灣爛鐵軌的傾斜式列車嗎?我覺得不然...
而且原廠連改善都不想改也讓我覺得很奇怪
是日本廠商對自己產品的自信與自負嗎?
他們似乎非常的不喜歡將自己自豪的產品改來改去...
軌道和車輛本來就是要相互搭配的!
台鐵沒有針對傾斜式列車的特性進行軌道加強工程,
我覺得這才是主因;
因為日本要開行FURICO列車之前,
都會進行所謂「鐵道高速化工事」,
也就是對鋼軌、軌道扣件等軌道設備進行強化作業;
相對的,
台鐵僅增設速度標和加強軌道維護,
顯然是有不足的地方。

另外,
個人認為TEMU的設計並無瑕疵,
如果真的要怪舒適度差,
當初就不能買FURICO列車,
畢竟傾斜式列車的傾斜和舒適度是抵換關係,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
除非是簡易式傾斜(用AIR BAG氣壓調整),
不然TEMU的轉向架並無法加裝抗搖桿(空間、結構會排擠),
使得傾斜和舒適無法兼顧。

然而TEMU引進的目的,
是為了要追求更高的表訂平均行車速率、減少行車時間,
並不是為了要增進車輛舒適度。

而且引進TEMU本來就是不建新線的權宜作法,
不然身為東部人誰不想要速度快又平穩的高鐵系統?
(我是東部人,個人是很歡迎TEMU的!)
頭像
emu300ct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42
註冊時間: 2007-01-23 02:19
來自: 宜蘭或新竹

Re: 台鐵購車計畫,搞了半天還是要買

文章 emu300ct »

Tomoyo 寫:胎死腹中的DR3200......
我相信絕對不是日方報價太貴,而是台鐵的要求與他願意付出的金錢不成正比
不然也不會沒有其他廠商投標

就算併入EMU800,結果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以設計規範看來,
那應該是要取代DR2700的DR1100型新一代DRC。

另外,
關於TDMU,
個人認為應該會被編成「TDMU1000型」(TDR1000、TDR1050型),
而非DMU3200型。
瓦斯桶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26
註冊時間: 2003-05-18 00:31
來自: 台北

文章 瓦斯桶 »

轉向架對路線的敏感度並不是住要的問題所在,因為一次側雖然為卷簧,以現在日本設計的車輛來說,幾乎可以被二次側的空氣彈簧吸收。至於好處就不在此篇討論。
其實重點在於軌道的問題,宜蘭線及北迴線的某些路段,因為歷史的因素所以很多地方的路盤不穩,在家雙軌及重軌化時集配又做的不夠,導致高低狂い十分嚴重,所以坐在車上有如在海上的波浪行船一般,在加上速度快所以導致車上的旅客容易暈眩!

關於窗戶間距的發言,本人在此說聲抱歉!間距是不一樣的,特在此更正!但是本人也有強調除了內裝及外觀設計有接許變動外,當然就包含了廁所即自動門的位置與設計不一樣,其實本人要強調的是影響車體運動最重要的兩個因素,除了上面所說的承受軌道的外亂以外,另一個就是車體本身所產生的震動,這關乎於車子本身的設計與剛性,然太魯閣號與885系在車體基本構造上尺寸幾乎都是一樣的,本人提出來的意思是用來證明並沒有太大的變動,當然動力的設計包含MT比是不一樣,但是這並不是造成旅客抱怨的重點,所以就沒有列入比較中囉!本人也特別整理如下以加佐證:
(1) 轉向架跟885系完全一樣,尺寸、構造完全一樣甚至連馬達的出力也是同為190KW。
(2) 車體長度(到兩端連結器中心距離)一樣為20500mm(不包含TED)、寬度一樣為2910mm、高度(軌面到車體上緣)一樣為3435mm,所以車體斷面與885系完全相同。
(3) 轉向架與轉向架之間距一樣為14150mm
(4) 車窗尺寸跟885系的一般指訂席車輛相同,寬:760mm、高:640mm,為一不同在於間距:360mm(885系是300mm)

講坦白的台鐵在這次的車輛設計上,敢更改的東西不多除了外觀、內裝、自動門設計、冷氣、動力部份的MT比與電氣部分外,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使用過這樣種車的經驗,特別在車體的運動部分更是不敢有任何變更設計的意見,因為這次的狀況來至於車體與軌道間的關係,車體本身的設計既然相同,885系在日本是OK的, 為何在台彎會有問題,再次證明是出在軌道的問題。

本人提出高齡化的問題,是因為有人只是單純的去以這樣的論點去評論太魯閣號,這樣有失公平也會造成觀看文章的人有所誤解,所以才會提出日本人設計車輛的觀點,至於避震方面的問題以日本新車來說,這已經不是問題了吧!相信有去搭乘過JR車子的人沒有人抱怨過吧!想當然爾日本人也不會報怨囉!

我並沒有說日本的軌道標準每個路線都很高喔!我只提出相同車輛(各種振子車)所行駛的路線喔!相信這些路線都跟縱貫線有相同標準的等級,甚至高於縱貫線!宗谷本線也再1977年開始進行了三年的軌道改良工事喔!軌道狀況好不好必須要依JR北海道所提供的資料來論定!

本人既然是拿出縱貫線與宜蘭線、北迴線相比就是想點出車輛設計的再好,軌道的標準低也沒有用,應該提升軌道的標準這樣才會更進步。

以日本車與歐洲車輛來比較的話,日系的轉向架沒用裝抗搖桿的習慣,所以也沒有影響舒適感的問題!這方面台灣也有類似的車輛搭乘起來一樣舒適喔!(EMU-700、DR-3100、DRC-1000)抗搖桿是歐洲車輛喜歡裝的喔!

另外本人想再提出一個論點來破除某些人的迷思,大家也可以討論看看!

本人搭乘過很多振子車,次數最多的莫過於行駛於中央西線的383系,2002年由名古屋到長野、2004年松本到名古屋,說真的只有一個字 爽!因為383系除了是振子車外轉向架還搭配有操舵台車的功能,所以它是日本振子車中彎道可以加最多速度的車子(本則+35km/h),但是事情發生在2005年,區間一樣為松本到名古屋,我與友人搭乘自由席因為當天人非常多所以很多人都是站著,當然我們也不例外!結果一路暈到下車我也仔細觀察了其他站著的人的表情,沒有一個是好臉色的。

研究了一下振子車發展史,當初設計振子車時因為車體傾斜的關係,人體的重心相對的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車體傾斜的快慢會影響人體的感受,所以才會從自然振子(381系)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控制式傾斜並用,這個太魯閣號也有就不做討論,最基本的是坐著人與站著的人重心高度不同所以會造成暈眩,但是考慮到坐著的人比站著人多,所以當然就犧牲了站著的人,這也就是本人再一樣的車子一樣的路線,卻有不同的結果的原因,相對的這就是記者會說很暈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軌道路線標準不好更暈就是一定會發生的囉!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頭像
emu300ct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42
註冊時間: 2007-01-23 02:19
來自: 宜蘭或新竹

文章 emu300ct »

瓦斯桶 寫:轉向架對路線的敏感度並不是住要的問題所在,因為一次側雖然為卷簧,以現在日本設計的車輛來說,幾乎可以被二次側的空氣彈簧吸收。至於好處就不在此篇討論。
其實重點在於軌道的問題,宜蘭線及北迴線的某些路段,因為歷史的因素所以很多地方的路盤不穩,在家雙軌及重軌化時集配又做的不夠,導致高低狂い十分嚴重,所以坐在車上有如在海上的波浪行船一般,在加上速度快所以導致車上的旅客容易暈眩!
所以說台鐵在TEMU引進前未做宜蘭、北迴線的軌道強化工程,
這才是主因;
不過2次承懸是否真的能全部吸收一次承懸的震動,
個人持保留態度。
轉向架跟885系完全一樣,尺寸、構造完全一樣甚至連馬達的出力也是同為190KW。
885系的轉向架:
圖檔
TEMU的轉向架:
圖檔

圖檔

兩者並不完全相同啊!
只能說兩者結構相似,
並不能說完全相同!
講坦白的台鐵在這次的車輛設計上,敢更改的東西不多除了外觀、內裝、自動門設計、冷氣、動力部份的MT比與電氣部分外,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使用過這樣種車的經驗,特別在車體的運動部分更是不敢有任何變更設計的意見,因為這次的狀況來至於車體與軌道間的關係,車體本身的設計既然相同,885系在日本是OK的, 為何在台彎會有問題,再次證明是出在軌道的問題。
885系的乘坐舒適度並沒有比TEMU突出,
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
論路線而言,
長崎本線的軌道雖有強化,
但標準也不見得比宜蘭、北迴線好。
另外我要說的是,
我去年能搭過三次885系,
我並不覺得885系的PERFORMANCE有比TEMU好,
因為我在列車內部走動差一點因為晃動撞到玄關旁的柱子!
我不清楚批評TEMU舒適度的人有多少搭乘過日本的FURICO列車......。
我並沒有說日本的軌道標準每個路線都很高喔!我只提出相同車輛(各種振子車)所行駛的路線喔!相信這些路線都跟縱貫線有相同標準的等級,甚至高於縱貫線!宗谷本線也再1977年開始進行了三年的軌道改良工事喔!軌道狀況好不好必須要依JR北海道所提供的資料來論定!
日本的軌道會配合FURICO運轉進行強化,
也許也有部分改良,
但論路線標準並不見得會比台鐵的路線好,
台鐵路線標準在八堵、福隆間較為不良,
其餘路段並不會太差!
本人既然是拿出縱貫線與宜蘭線、北迴線相比就是想點出車輛設計的再好,軌道的標準低也沒有用,應該提升軌道的標準這樣才會更進步。
TEMU買進來的目的是為了不建新線提升平均速率的權宜作法,
因此適度的改建和加強軌道結構是必要的,
但若是要全部改建大幅提昇標準,
那倒不如直接建高鐵系統不要買TEMU了!
以日本車與歐洲車輛來比較的話,日系的轉向架沒用裝抗搖桿的習慣,所以也沒有影響舒適感的問題!這方面台灣也有類似的車輛搭乘起來一樣舒適喔!(EMU-700、DR-3100、DRC-1000)抗搖桿是歐洲車輛喜歡裝的喔!
抗搖桿的確是歐洲轉向架的產物,
日本在無搖枕樑轉向架開發後,
對等的抗搖技術叫做「氣壓調節閥」或「調壓閥」,
目前台鐵有ND-727(45DR3100、45DR1000型用)、ND-727T(45DR3150型用)、M700(EMU700型用)三種主要型式。
本人搭乘過很多振子車,次數最多的莫過於行駛於中央西線的383系,2002年由名古屋到長野、2004年松本到名古屋,說真的只有一個字 爽!因為383系除了是振子車外轉向架還搭配有操舵台車的功能,所以它是日本振子車中彎道可以加最多速度的車子(本則+35km/h),但是事情發生在2005年,區間一樣為松本到名古屋,我與友人搭乘自由席因為當天人非常多所以很多人都是站著,當然我們也不例外!結果一路暈到下車我也仔細觀察了其他站著的人的表情,沒有一個是好臉色的。

研究了一下振子車發展史,當初設計振子車時因為車體傾斜的關係,人體的重心相對的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車體傾斜的快慢會影響人體的感受,所以才會從自然振子(381系)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控制式傾斜並用,這個太魯閣號也有就不做討論,最基本的是坐著人與站著的人重心高度不同所以會造成暈眩,但是考慮到坐著的人比站著人多,所以當然就犧牲了站著的人,這也就是本人再一樣的車子一樣的路線,卻有不同的結果的原因,相對的這就是記者會說很暈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軌道路線標準不好更暈就是一定會發生的囉!
個人到認為,
日本發展傾斜式列車已有一段時日,
日本民眾大多都已能習慣傾斜式列車的乘坐感;
但台鐵卻是首次引進,
造成目前為止台灣民眾普遍不太能適應,
軌道即使再有改良,
但是傾斜式列車本身就是利用傾斜機制來拉高平均行車速率、減少行車時間,
以現在的技術而言,
傾斜提速和舒適度是無法兼顧的,
說兩者是抵換關係也不為過。
因此我不清楚批判過TEMU舒適度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搭過日本的FURICO列車,
但與其要批評TEMU,
倒不如想辦法去適應,
不然台鐵非傾斜式的列車也有很多啊!
如果不想適應何不去搭乘其他列車呢?

註:
個人在去年搭過883、885、8000、2000、383、Kiha261、Kiha281、Kiha283系等JR FURICO列車,
我對於TEMU的乘坐評價並不會比這些列車差。
瓦斯桶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26
註冊時間: 2003-05-18 00:31
來自: 台北

文章 瓦斯桶 »

其實就如上面大大所說的沒錯!提升軌道就可以達到高速化的話,是最節省經費,再加上東部的客源在雙軌電氣化之後,尚未達到滿足點,當然不用全部改建囉!我在文章中也沒有說過要全部改建喔!

其他路段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不是如您所說的只有那些地方而已喔!這些也有試車的搖晃數據可以佐證喔!特別是集配不足的地方很多,這對軌道的耐力影響很大,日本人很重視自己的技術在外國的狀況,畢竟振子技術這次是第二是移轉給別的國家,第一次是移轉給澳洲!這也就是鐵道綜合研究所會出來負責檢視軌道耐力的原因了,賣車就算了還千里迢迢運了一個PQ軸來測試,我看假如是韓商的話,管你去死喔!

轉向架的部份,您提供的是運轉室門下端的轉向架,所以多了一個樓梯踏板,因為太魯閣號沒有運轉室專用的門,所以省略了那個零件,但這並不影響行車的穩定度,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您還感覺有哪邊不一樣,因為圖面不可以隨意秀在網路上,不然當你看到各尺寸時你就不會再有質疑了!

既然您都了解相同的技術是氣壓調節閥,但是日本的這個技術卻不需要抗搖桿那樣的空間,且可以很細膩的去調整車廂的穩定度,這是抗搖桿無法做到的,太魯閣號也有裝喔!所以跟其他的日本車的穩定度是一樣的喔!

您在走動的時候,肯定重心一定不穩的,搭乘任何交通工具都是一樣的,並不能這樣就說軌道標準不好喔!舉個例子:pp自強號以限速95km/h通過花壇車站的南下股道
,只要你是站著我保證一樣不穩,不一定要太魯閣號,以前跑車的時候屢試不爽!

再次強調!沒有人說要從新蓋任何軌道,只希望台鐵可以提升到東西部的軌道達到一樣的標準,就太魯閣號在縱貫線的乘坐品質就夠了!至少不會像坐船一樣!因為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不然人家又會有話說,難道東部人都是二等公民嗎?為何縱貫線的太魯閣號就比較穩我們就要像搭船呢?對吧!本人也是很喜歡振子車的,所以才不厭其煩的解釋這麼多,就我所知道的盡量告訴大家,不希望太魯閣號被某些人的感覺與單純的批評所誤導,我不知道台鐵的員工或是官員怎麼想,但對於身為員工又是從小到大就喜歡火車的我來說,我覺得事情就應該努力做到最好!那乘客不能適應的話我們也才能建議他搭乘別的列車呀!責任也才能趨分清楚
!
最後由 瓦斯桶 於 2008-03-16 11:50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KOMACHI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3208
註冊時間: 2005-07-31 20:34
來自: 中華民國教育部PP推行委員會

文章 KOMACHI »

emu300ct 寫:不過2次承懸是否真的能全部吸收一次承懸的震動,
個人持保留態度。
沒有那種只靠二次簧就能完全吸收的轉向架
翼簧旁邊的減震桿是裝好看的囉...
講坦白的台鐵在這次的車輛設計上,敢更改的東西不多除了外觀、內裝、自動門設計、冷氣、動力部份的MT比與電氣部分外,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使用過這樣種車的經驗,特別在車體的運動部分更是不敢有任何變更設計的意見,因為這次的狀況來至於車體與軌道間的關係,車體本身的設計既然相同,885系在日本是OK的, 為何在台彎會有問題,再次證明是出在軌道的問題。
我的看法到不這麼覺得
這台客製化的傾斜式客車並不是原車原裝進口的
再它的減震裝置係數上如果還是用原型車的設計就可能發生水土不服的現象
然後要再說鐵軌差有點說不過去
先前EMU300就發生過二次氣墊係數錯誤造成避震不良還更換氣墊的案例
DR2700變身皮卡丘時轉向架的彈簧也都全部換掉
太魯閣號的舒適度差問題出在震動直接傳入車內
這個在直線路段就很嚴重了
甚至第一次搭乘太魯閣號就會對剛出站的[震動]頗為印象深刻
震動的主要吸收應該在一次簧就要吸收大半了
太魯閣號卻沒有辦法達到

圖檔
1066於花蓮站內
圖檔
1066行駛中,花蓮新城區間

太魯閣號在直線路段過接縫就能製造出那麼大的水滴出現也實在厲害
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在家裡試試看,放杯水在桌上,要多用力敲桌子才會有那麼大的水波紋?
台鐵沒有針對這點去要求廠商進行調整改善,反而解釋成鐵軌差
那麼台鐵全面使用長焊鋼軌無縫接軌好了...我沒意見
但與其要批評TEMU,
倒不如想辦法去適應,
不然台鐵非傾斜式的列車也有很多啊!
如果不想適應何不去搭乘其他列車呢?
兄台所言甚是
然而台鐵打算把北迴線高級車全面太魯閣化這點就不得不出來批評一番

傾斜式列車本來就是為了節省時間效率所推出的特急列車,也由於它先天上的特性過彎可能會暈所以本來就不宜普及化,這款在市場上應該是特定族群適合的車輛,年輕身體好的少年家搭乘整天不會有問題,但弱女子老年人可是望之卻步。然而把很多班的自強號都換成太魯閣號,以後甚至只要高級列車幾乎只有太魯閣號,不然就搭莒光號慢慢摸,這是不是撈過界了?對於身體無法搭乘太魯閣號的民眾來說並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既然它要當北迴線主打並且普及的高級特快列車,它的行車標準舒適度就得比照高級列車該有的水準,不然就應該還來該有的自強號!不要把原來的自強號抽換成太魯閣號!

奇怪,就因為它是日本車就調整修正不得嗎?就一定得適應它而不是改善它嗎?奇怪了...
[w] 來呼口號~PP萬歲!PP萬歲!!
圖檔
瓦斯桶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26
註冊時間: 2003-05-18 00:31
來自: 台北

文章 瓦斯桶 »

回覆一下上面的大大,可見您並不了解太魯閣號喔!請你改天將杯子上在地板上測試吧!因為那個桌面本來就被要求要改善,他會放大來自車下傳來的震動喔!

倘若如您所說的,那在日本所用振子車的路線的旅客就都很可憐囉!每天要忍受您所說的狀況囉!多去搭乘日本的振子車吧!感受一下!也請多多搭乘一下縱貫線區間吧!不要每次都聽別人說,自己試著去確認一下!是否真的如在台灣鐵道最大網上面抱怨的人所說的一樣,也請多多去研究一下車輛與鐵道之間關係的書籍吧!相信你會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日本也有專為轉向架所出的書,您認識的人就有人是很好的老師,可以提供你很多意見的,多多請教你身邊的高手吧!不要再堅持己見了!感恩!
頭像
KOMACHI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3208
註冊時間: 2005-07-31 20:34
來自: 中華民國教育部PP推行委員會

文章 KOMACHI »

瓦斯桶 寫:回覆一下上面的大大,可見您並不了解太魯閣號喔!請你改天將杯子上在地板上測試吧!因為那個桌面本來就被要求要改善,他會放大來自車下傳來的震動喔!!

倘若如您所說的,那在日本所用振子車的路線的旅客就都很可憐囉!每天要忍受您所說的狀況囉!多去搭乘日本的振子車吧!感受一下!也請多多搭乘一下縱貫線區間吧!不要每次都聽別人說,自己試著去確認一下!是否真的如在台灣鐵道最大網上面抱怨的人所說的一樣,也請多多去研究一下車輛與鐵道之間關係的書籍吧!相信你會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日本也有專為轉向架所出的書,您認識的人就有人是很好的老師,可以提供你很多意見的,多多請教你身邊的高手吧!不要再堅持己見了!感恩!
是啦是啦
尊貴的日本車就是科技與智慧完美的展現
動不得的,只能接受它適應它崇拜它
如果有質疑就會有大災難
萬歲!萬歲!= ="
要崇拜的人去崇拜個夠吧!
哪天花蓮人發動個反太魯閣號普及化連署的時候再來面對這個現實吧
是誰沒有面對現實還很難講...

--------------------------------------------------------------------------
舒適度差就是差,要強迫自己認為很棒還需要很強的自我催眠功力耶...
[w] 來呼口號~PP萬歲!PP萬歲!!
圖檔
頭像
rdu
常駐會員
常駐會員
文章: 238
註冊時間: 2006-11-12 21:23
來自: 約伊茲電車區
聯繫:

文章 rdu »

是啦是啦
尊貴的日本車就是科技與智慧完美的展現
動不得的,只能接受它適應它崇拜它
如果有質疑就會有大災難
萬歲!萬歲!= ="
要崇拜的人去崇拜個夠吧!
哪天花蓮人發動個反太魯閣號普及化連署的時候再來面對這個現實吧
是誰沒有面對現實還很難講...

--------------------------------------------------------------------------
舒適度差就是差,要強迫自己認為很棒還需要很強的自我催眠功力耶...
我覺得這位大大講到後來的文字有點情緒化了.
個人覺得其他大大所要闡述的只是日本沒有在太魯閣的設計上偷工減料或是隱藏重大瑕疵.
而且您個人不喜歡太魯閣號.也不必講的好像每個人都押著你去搭太魯閣號然後搖到吐三大袋一樣.每個人都是各有所喜好的車種.但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車種沒必要搞的像批鬥大會去雞蛋裡挑骨頭.既然不喜歡.就以身體力行去抵制.反正到花蓮的又不是只有太魯閣而已還有其他排點不錯的車種可以選擇.

反正蘇花高應該也快過關了.看來可以提供這位大大一個新的不錯選擇.

以上單純抒發個人觀感.有冒犯請見諒. :mrgreen:
喜歡電車+喜歡狼=電車之狼(大誤)
Kilkenny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044
註冊時間: 2004-11-02 17:53
來自: 樹林

文章 Kilkenny »

emu300ct 寫:目前台鐵有ND-727(45DR3100、45DR1000型用)、ND-727T(45DR3150型用)
DR1000是ND-727與ND-727T各1副, DR3100一組當中共有2副ND-727和4副ND-727T
頭像
KOMACHI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3208
註冊時間: 2005-07-31 20:34
來自: 中華民國教育部PP推行委員會

文章 KOMACHI »

rdu 寫:我覺得這位大大講到後來的文字有點情緒化了.
個人覺得其他大大所要闡述的只是日本沒有在太魯閣的設計上偷工減料或是隱藏重大瑕疵.
而且您個人不喜歡太魯閣號.也不必講的好像每個人都押著你去搭太魯閣號然後搖到吐三大袋一樣.每個人都是各有所喜好的車種.但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車種沒必要搞的像批鬥大會去雞蛋裡挑骨頭.既然不喜歡.就以身體力行去抵制.反正到花蓮的又不是只有太魯閣而已還有其他排點不錯的車種可以選擇.

反正蘇花高應該也快過關了.看來可以提供這位大大一個新的不錯選擇.

以上單純抒發個人觀感.有冒犯請見諒. :mrgreen:
是呀
這個情緒化是故意講的
我也從來沒說過太魯閣號偷工減料或隱藏重大瑕疵
我的論點一直很單純

1.太魯閣號避震差,台鐵未要求原廠改善直接引進二批車,不符合分段引進的精神!這也是這整個討論串的起因。

2.許多老人以及容易暈車的人對太魯閣號敬而遠之,紛紛走避選擇其他的車輛搭乘。

我只是確實反映民情,然而台鐵打算將北花高級列車「大量」太魯閣號化,這對這些人士來說的確不公平!當然,如果原行駛列車不減班或替換,以增班的方式增加太魯閣號行駛我完全沒意見。我反而舉雙手贊同!這樣就是青菜豬肉任君挑選,但是現在不是這個樣子啊!!而且未來還可能會遇到全面太魯閣號化的窘境,那你叫這些人怎麼辦?

關鍵還是在於未來北花的全面太魯閣號計畫
如果要全面化這些問題還能用各取所需來解決嗎?

兄台我沒別的意思唷...^^"
只是反映這整個增購計畫的核心需求問題罷了!
究竟是將太魯閣號定位成為北半環「特殊特快車」
還是北半環「專用列車」
前者就是各取所需,後者則嚴重壓縮旅客的選擇。

不過想一想,這個地方吵翻天台鐵也不會參考,這是火車模型網站,發動鄉親去向立委反應還比較有用 :mrgreen:

說到蘇花高,那個當初對於購買太魯閣號有功的立委昨天激怒了環評委員,蘇花高被無限期擱置了...這又還牽涉到和平發電廠擴建案= ="
我看趕快推北宜直線鐵路還比較務實...這個通了就不需要太魯閣號了 :mrgreen:
[w] 來呼口號~PP萬歲!PP萬歲!!
圖檔
頭像
mouseni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6-03-14 03:42
來自: 屍體冷藏用之電腦機房
聯繫:

文章 mouseni »

KOMACHI 寫:是呀
這個情緒化是故意講的
我也從來沒說過太魯閣號偷工減料或隱藏重大瑕疵
我的論點一直很單純

1.太魯閣號避震差,台鐵未要求原廠改善直接引進二批車,不符合分段引進的精神!這也是這整個討論串的起因。
可是這個論點在西部幹線上不成立吧?
太魯閣號跑在西部幹線穩很多了呀,最後不就說跑東部搖晃是路基問題?

西部幹線跑的時候我也搭過,和東部幹線的感覺是天差地遠.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