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以後就沒莒光號了@@
抱歉啦阿聖 寫:小弟所說確保台鐵招牌列車的名號,
是以其速度而言,並非以舒適度,
太魯閣的舒適度是有目共睹的差
但其內裝新穎、速度快,過灣時可以不用減速,
加上座位數遠較PP少,
如能跑1005的班次,應該可以壓縮北高的時間,
以確保台鐵北高最快列車的招牌

我後來覺得自己口氣似乎不很好
不過太魯閣號的舒適度真是有夠糟糕的才會讓我如此氣憤

我朋友有一次搭乘的時候還發現隔壁的女乘客在嘔吐咧

以乘客的觀點來說算是很糟糕的一次購車案
如果1005次自強號要保留招牌列車的封號
太魯閣號實在是被淘汰出局的!
但是如果要保持高速行車的目的
是可以考慮其他種的傾斜式列車
日本光是傾斜式列車就好幾種了
全世界更不用講
並不是每一種都是如此糟糕
只能說HITACHI的傾斜式列車是應該要被淘汰的!
不過西部軌道不段的再進行路線改良
未來實際運行的速率傾斜式以及傳統式的差距有多大將會是購車的重點
如果北高跑下來差距只在十幾分鐘
可是購車以及鐵軌的養護成本卻不成比例的話可能就不會採行此方案
![mouth water [w]](./images/smilies/nmsn_water.gif)

有失公平喔!
本人比較喜歡以客觀的方式來比較以下的狀況:
一樣在北迴線的版式軌道區間直線,速度均為130KM/H
PP自強號客車:(1)轉向架蛇行動十分嚴重(長軸距)
(2)高頻震動因高速隨之而來,座以震動如按摩椅
(3)隧道區間客車的隔音效果差
太魯閣號:(1)轉向架幾乎沒有蛇行動(短軸距)
(2)沒有高頻震動的問題
(3)隧道區間隔音效果佳
一樣在北迴線的版式軌道區間彎道,速度:太魯閣號130KM/H,PP自強號:120KM/H
PP自強號客車過彎車廂舒適度不錯!
太魯閣號傾斜過彎舒適度根PP客車一樣沒有特別的差異!反而因為傾斜的關係減低了許多的離心力!
但是請注意!120KM/H與130KM/H的速度過彎其離心差異有多大!有開過車的人相信都知道!
綜合以上觀點!假如是車子本身的問題的話,照道理來說,在版式軌道的狀態也會不穩定,不會只限一般的路基,但是可以證明的事,車輛在版式軌道區間,還有汐止高架區間,松山板橋區間都很穩定,只是在一般的軌道上產生不舒適的形況,這不是PP自強號比較強,也不是TR-40比較好,而是自強號在彎道的時速比較慢,TR-40也有一錠的限速,不能混為一談!更何況是EMU-700最高速度也只有跑110KM/H而已!很多事情要在相同的時速相同的條件下比較,而不是只是單純的以車輛型式來做比較!
補充下列幾點:
假如要比較PP自強號客車的安靜度,那太魯閣號可領先許多,因為請仔細想想兩者的差異點,一個沒有床下機器的純客車跟一個有許多床下機器並且帶有馬達的車輛相比,倘若測得的分貝數不相上下,那請教一下!是誰的設計比較先進,是誰偷工減料,本人不知道PP客車的分貝數是多少,但是以往常常跑車與撘車的經驗,只要PP客車室的自動門沒有關閉,肯定吵到不行(這還是在車廂與車廂中間的貫通門有關閉的狀態喔!)!但是參予過太魯閣號的試車經驗,所有的門均是開放的狀態,馬達車內所測得的數據是65分貝(舵速狀態)--75分貝(全出力加速狀態),各位可以想像一下75分貝是怎樣的狀態,台製的冷氣回風的聲音也算在其中!
至於一般軌道區間直線與彎道也因為速度落差極大!所以感受相對的也不同,就連鐵路局的工務段的人都坦承宜蘭線當初在改線的時候,路基沒有加強再加上彎道的及配不夠.......等等的問題!所以相對的在速度越高的狀態下!太魯閣號勢必將這些差異相對的放大!
假如硬要歸咎出一個答案的話!假如太魯閣好的設計在高標準的軌道中舒適度是沒問題的話,那就是一般的路線軌道標準不夠高,不是大家平常坐的車子設計很好,而是在速度不是很高的狀態下!大家沒有感受到罷了!一開始試車的時候,太魯閣號也是按照普通限速來跑(沒有啟用振子機構),跟一般的車輛沒兩樣!反而比PP自強號坐起來更舒適更安靜,那請教一下到底那種車比較好呢!
1005次假如是用太魯閣號來跑的話,本人的感覺成坐起來應該會比PP來的好及更省時間,因為縱貫線的路基好太多了,本人也曾經參予過夜間的測試,其穩定度十分良好,且在沒有停靠站的狀態下,由樹林出發經海線到達彰化居然只花了1個小時又30分!
以上是小弟的見解!
一樣在北迴線的版式軌道區間直線,速度均為130KM/H
PP自強號客車:(1)轉向架蛇行動十分嚴重(長軸距)
(2)高頻震動因高速隨之而來,座以震動如按摩椅
(3)隧道區間客車的隔音效果差
太魯閣號:(1)轉向架幾乎沒有蛇行動(短軸距)
(2)沒有高頻震動的問題
(3)隧道區間隔音效果佳
一樣在北迴線的版式軌道區間彎道,速度:太魯閣號130KM/H,PP自強號:120KM/H
PP自強號客車過彎車廂舒適度不錯!
太魯閣號傾斜過彎舒適度根PP客車一樣沒有特別的差異!反而因為傾斜的關係減低了許多的離心力!
但是請注意!120KM/H與130KM/H的速度過彎其離心差異有多大!有開過車的人相信都知道!
綜合以上觀點!假如是車子本身的問題的話,照道理來說,在版式軌道的狀態也會不穩定,不會只限一般的路基,但是可以證明的事,車輛在版式軌道區間,還有汐止高架區間,松山板橋區間都很穩定,只是在一般的軌道上產生不舒適的形況,這不是PP自強號比較強,也不是TR-40比較好,而是自強號在彎道的時速比較慢,TR-40也有一錠的限速,不能混為一談!更何況是EMU-700最高速度也只有跑110KM/H而已!很多事情要在相同的時速相同的條件下比較,而不是只是單純的以車輛型式來做比較!
補充下列幾點:
假如要比較PP自強號客車的安靜度,那太魯閣號可領先許多,因為請仔細想想兩者的差異點,一個沒有床下機器的純客車跟一個有許多床下機器並且帶有馬達的車輛相比,倘若測得的分貝數不相上下,那請教一下!是誰的設計比較先進,是誰偷工減料,本人不知道PP客車的分貝數是多少,但是以往常常跑車與撘車的經驗,只要PP客車室的自動門沒有關閉,肯定吵到不行(這還是在車廂與車廂中間的貫通門有關閉的狀態喔!)!但是參予過太魯閣號的試車經驗,所有的門均是開放的狀態,馬達車內所測得的數據是65分貝(舵速狀態)--75分貝(全出力加速狀態),各位可以想像一下75分貝是怎樣的狀態,台製的冷氣回風的聲音也算在其中!
至於一般軌道區間直線與彎道也因為速度落差極大!所以感受相對的也不同,就連鐵路局的工務段的人都坦承宜蘭線當初在改線的時候,路基沒有加強再加上彎道的及配不夠.......等等的問題!所以相對的在速度越高的狀態下!太魯閣號勢必將這些差異相對的放大!
假如硬要歸咎出一個答案的話!假如太魯閣好的設計在高標準的軌道中舒適度是沒問題的話,那就是一般的路線軌道標準不夠高,不是大家平常坐的車子設計很好,而是在速度不是很高的狀態下!大家沒有感受到罷了!一開始試車的時候,太魯閣號也是按照普通限速來跑(沒有啟用振子機構),跟一般的車輛沒兩樣!反而比PP自強號坐起來更舒適更安靜,那請教一下到底那種車比較好呢!
1005次假如是用太魯閣號來跑的話,本人的感覺成坐起來應該會比PP來的好及更省時間,因為縱貫線的路基好太多了,本人也曾經參予過夜間的測試,其穩定度十分良好,且在沒有停靠站的狀態下,由樹林出發經海線到達彰化居然只花了1個小時又30分!
以上是小弟的見解!
台北-板橋變成25元airwings 寫:我看新聞報導的是明年三月只剩下 自強號跟區間車
至於車廂並沒有要報廢~
報導內容大致如下~(轉載ET TODAY)
明年3月起,台鐵可能也要漲票價,自強號以下的車種,全部統一為區間票,70公里以內,將不再有折扣,現在從台北到板橋,只要18元,將來可能要25元,板橋松山之間的區間車漲幅最大,票價貴四成。過去70公里以內的區間車,取消單一票價將來不再有折扣,其中板橋、松山之間漲幅最大。
以台北到板橋來算,原本不限車種只要18元,到時民眾搭復興號,區間車要變成25元,票價多了7元,漲幅有4成;搭自強號也變45元,票價貴了快兩倍。
這年頭什麼都漲~明年還是接下去漲...
那這樣的價格乾脆就改搭捷運了價格應該不會差太多
若搭自強號便45元
搭捷運就更划得來了
個人看法 
- 堪用的車廂
. 落地型冷氣汰換成屋頂型的
. 原位改成車門,四個門都是自動門
. 椅背挖洞留空間裝垃圾
> 車上便當附多張衛生紙,並教育旅客吃完後用衛生紙把油湯吸光再丟
. 每個車廂都要有飲水機!(還分單雙勒!連開水都要省,這樣不會賺比較多啦!)
. 每個車廂都要有緊急對講機直通車長室
- 疲弱車廂每型選一輛展示,其餘論斤賣掉
- 莒光、復興大一統,作為相同用途 (因為經過改造應該都差不多了)
. 廢除「莒光」「復興」名稱和塗裝,統一使用新名稱和新塗裝
> 使消費者斷絕過去搭乘經驗的聯想 (尤其是不好的),以及避免混淆和困擾
- 車種簡單化,去除階級觀念,只論用途
. 不要有「什麼車必須停哪個站」的觀念
- 認清事實,多元發展
. 比價格,比不過國道客運
. 比速度,大輸台灣高鐵
. 上述兩項可能是中長途旅客較多,所以也許可以開發中短途客源
> 捷運化 (再更深入一點)
~ 即使是離峰時間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發車頻率
> 跳蛙式 (間隔要取好)
~ 跳蛙式靠站班次營運路線可以很長,但停靠站間的距離符合中短途旅客所需
. 花東地區班次過少,是否可引進「鐵道公車」概念
> 單節的柴油車 (DRC1000;DR2700 若可行也可以),30 (- 40) 分鐘一班,各站停靠
. 旅遊客源
> 讓荒廢的、但具有優美景觀的路線起死回生,例如深澳線
> 開發熱門旅遊線段的優惠,例如「東北海岸路段 + 平溪線 + 深澳線一日券
」
- 全新的排點策略
. 時刻要怎麼訂我沒研究,我想講優先權 (待避) 的問題
. 我的多次經驗:低等級車準時到站後,卻甚至必須「發呆」十多分鐘,只為了待避後方一列誤點的高等級車
. 本來準點的該列低等級車後來也誤點了!
. 這十多分鐘已足夠該列低等級車繼續前進兩站了!
. 只要前方幾個區段都淨空就應該放行,而不是死守等級觀念或堅持按表操課
. 行車密度無法提升,跟死板的行控策略似乎有關?
- 規章
. 大環境是活的,每日的突發狀況更活;規章是死的
. 假若有規章一直跟現狀、實務有所牴觸,就應該修改規章
. 規章應該是用來指引組織成員,而不應該是用來限制其行動力的
講這麼多,是想表達,一個運輸服務業,該做的基本工作很多,而不是老是在「莒光復興誰併誰」、「自強號該停幾站」這種傳統框架裡鬼打牆...。

- 堪用的車廂
. 落地型冷氣汰換成屋頂型的
. 原位改成車門,四個門都是自動門
. 椅背挖洞留空間裝垃圾
> 車上便當附多張衛生紙,並教育旅客吃完後用衛生紙把油湯吸光再丟
. 每個車廂都要有飲水機!(還分單雙勒!連開水都要省,這樣不會賺比較多啦!)
. 每個車廂都要有緊急對講機直通車長室
- 疲弱車廂每型選一輛展示,其餘論斤賣掉
- 莒光、復興大一統,作為相同用途 (因為經過改造應該都差不多了)
. 廢除「莒光」「復興」名稱和塗裝,統一使用新名稱和新塗裝
> 使消費者斷絕過去搭乘經驗的聯想 (尤其是不好的),以及避免混淆和困擾
- 車種簡單化,去除階級觀念,只論用途
. 不要有「什麼車必須停哪個站」的觀念
- 認清事實,多元發展
. 比價格,比不過國道客運
. 比速度,大輸台灣高鐵
. 上述兩項可能是中長途旅客較多,所以也許可以開發中短途客源
> 捷運化 (再更深入一點)
~ 即使是離峰時間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發車頻率
> 跳蛙式 (間隔要取好)
~ 跳蛙式靠站班次營運路線可以很長,但停靠站間的距離符合中短途旅客所需
. 花東地區班次過少,是否可引進「鐵道公車」概念
> 單節的柴油車 (DRC1000;DR2700 若可行也可以),30 (- 40) 分鐘一班,各站停靠
. 旅遊客源
> 讓荒廢的、但具有優美景觀的路線起死回生,例如深澳線
> 開發熱門旅遊線段的優惠,例如「東北海岸路段 + 平溪線 + 深澳線一日券

- 全新的排點策略
. 時刻要怎麼訂我沒研究,我想講優先權 (待避) 的問題
. 我的多次經驗:低等級車準時到站後,卻甚至必須「發呆」十多分鐘,只為了待避後方一列誤點的高等級車
. 本來準點的該列低等級車後來也誤點了!
. 這十多分鐘已足夠該列低等級車繼續前進兩站了!
. 只要前方幾個區段都淨空就應該放行,而不是死守等級觀念或堅持按表操課
. 行車密度無法提升,跟死板的行控策略似乎有關?
- 規章
. 大環境是活的,每日的突發狀況更活;規章是死的
. 假若有規章一直跟現狀、實務有所牴觸,就應該修改規章
. 規章應該是用來指引組織成員,而不應該是用來限制其行動力的
講這麼多,是想表達,一個運輸服務業,該做的基本工作很多,而不是老是在「莒光復興誰併誰」、「自強號該停幾站」這種傳統框架裡鬼打牆...。
Re: 有失公平喔!
比噪音、比穩定瓦斯桶 寫:PP自強號客車:(1)轉向架蛇行動十分嚴重(長軸距)
(2)高頻震動因高速隨之而來,座以震動如按摩椅
(3)隧道區間客車的隔音效果差
太魯閣號:(1)轉向架幾乎沒有蛇行動(短軸距)
(2)沒有高頻震動的問題
(3)隧道區間隔音效果佳
應該要跟EMU100比吧!
拿新購日式優質高級列車與韓國黑心拼裝車比實在太奇怪了...
而且一直說TR55蛇運動嚴重
請問有什麼佐證證明它「嚴重」呢?!
蛇運動嚴重會造成踏面變形
軌道磨損
甚至有出軌的可能
有統計學上的數據或是例證可以支持TR55蛇行嚴重嗎?
此外,太魯閣號是台鐵唯一裝配有抗搖阻尼的列車
如果也發生蛇運動就不應該了!而且還是十年後的新車...
其他的項目也一樣
一直拿韓國黑心拼裝車來當對照
這對這麼貴、這麼高級,這麼先進的優質列車來說
實在很奇怪...
而且那麼貴、那麼高級的優質車子表現卻沒有大幅超越韓國黑心拼裝車
我看唯一大幅超越的是理由數量吧!
------------------------------------------------------------------------------------
1005要跑傾斜式列車我也贊同
不過絕對不是行車顛簸噪音不小的日立牌TEMU1000
(噪音大不大拿分貝計量比較一下就知道,顛不顛簸拿水杯看水波紋大小就知道)
世上還有許多傾斜式列車
會不會表現比較好不曉得
不過如果要拿太魯閣號跑1005來跟高鐵競爭
這個日立牌一定慘被那些商務客批的慘兮兮
有沒有分析過會搭乘1005的旅客組成成分為何
他們的社經地位為何?
他們可不是瘋狂追車鐵道迷
也不是台鐵愛好份子
他們要求的不過是舒適寧靜快速的客運服務罷了
日立牌在前兩項標準可能就不及格了
如果客源流失1005要收攤也是遲早的事
何況要多花那麼多的錢來進行路線強化,鋼軌抽換,購買車廂,以及危險平交道改善
換來的只是十多分鐘的時間縮減
在台灣高鐵已經通車一段日子的時間來看
符不符合經濟效益是會不會採用的最主要因素
-----------------------------------------------------------------------------------
最後來講一下心得
常常有人說EMU700/太魯閣號內裝好新好炫唷
服務真棒!
的確!
內裝品質是旅客滿意度很重要的標竿
太魯閣號現在人人搶票也很多因素是看中此點
然而內裝品質是最低技術性的鐵道造車技術
台鐵將這項服務與新車綁一起非常的不負責任
要享受品質一定要搭新車才是
那麼花同樣的錢搭到破爛車的旅客心裡怎麼想?
十年前縱貫線旅客搭乘PP很爽搭乘EMU會賭爛
現在北迴線旅客搭乘太魯閣號很爽搭到同樣日立牌DR會很賭爛也是一樣的道理
更不用說多采多姿的莒光內裝品質了...
當然這樣的差異心態存在旅客心中很久了
要提升品質真的不能只靠買新車
不然顧客的心遲早會飄走
前些日子去搭乘EMU700
仔細發現那些貼心的設計在舊車上也不難實現
並不是非要新車才能達成
只在於有沒有心罷了
更不用說有商務艙品質的太魯閣號內裝
同樣是軌道運輸的台北捷運
不論老車新車都很難在內裝上分別
元老級的C301也可以裝配車上旅客資訊系統,開門指示燈
就服務品質而論新舊車幾乎幾乎沒有差異
北捷能台鐵怎麼不能呢?
小小的淺見

![mouth water [w]](./images/smilies/nmsn_water.gif)

對阿stallings 寫:椅背挖洞留空間裝垃圾
車上便當附多張衛生紙,並教育旅客吃完後用衛生紙把油湯吸光再丟
每個車廂都要有飲水機!(還分單雙勒!連開水都要省,這樣不會賺比較多啦!)
每個車廂都要有緊急對講機直通車長室
想到數十年前還有分茶水以及白開水呢
後來全部都白開水
票價沒有比較便宜噎
服務變差了

台鐵真的在於旅客服務品質上需要做些心力去改善
台北往台東的DMU通常1~6車會在花蓮摘掛
有時候1~6車的冷氣電源會在花蓮站北大彎道的時候就切斷
這讓許多乘客很賭爛
上次就聽到一位阿伯在譙說還沒到站就給人家切電源,讓人心情很不爽
這有需求的問題耶stallings 寫: . 花東地區班次過少,是否可引進「鐵道公車」概念
> 單節的柴油車 (DRC1000;DR2700 若可行也可以),30 (- 40) 分鐘一班,各站停靠
花蓮縣沿途各站居民多半利用便捷的省道在進行運輸
現在車子夠少了還是坐不滿
多開車可能會虧更多錢
只是高油價時代或許會改善
需求大了台鐵自然會提升班次
![mouth water [w]](./images/smilies/nmsn_water.gif)

PP & tilting...
由以上大家論述....
我覺得動力集中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日本的
寢台特急24係25型及E26係不就是動力集中嗎?
歐洲的東方快車.....亞洲版東方快車好像也沒很多高科技
*優先性比自強號高(機務段司機說的)之1次2次
觀光列車速度及舒適又如何?
請車友提出客觀意見
----------------------------------------------------
我覺得動力集中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日本的
寢台特急24係25型及E26係不就是動力集中嗎?
歐洲的東方快車.....亞洲版東方快車好像也沒很多高科技
*優先性比自強號高(機務段司機說的)之1次2次
觀光列車速度及舒適又如何?
請車友提出客觀意見
----------------------------------------------------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真才不矜,實學不誇;正行不霸,有能不驕.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必曲為附和..
威武的憲旗凜凜飄蕩,雄壯的歌聲宏偉嘹亮..
真才不矜,實學不誇;正行不霸,有能不驕.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必曲為附和..
威武的憲旗凜凜飄蕩,雄壯的歌聲宏偉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