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宏 寫:看過MLB後再回頭看中職....唉~~看起來覺得好像小朋友在打球的感覺...
不要這樣說嘛 !
不是每個打棒球的人都能成為王建民,畢竟能在MLB發展的是極少數,當進不了大聯盟時台灣的職棒就是他们的退路,如果台灣沒了職棒,就沒幾人敢把棒球當做可以混口飯吃的職業,相對的就沒辦法培育出下一個王建民.
所以想看到更多的大聯盟台灣球員,就要支持本土職棒蓬勃發展.
另外在關心球賽之餘,小弟想起了緯來體育台的棒球主播"蔡明里",他不知早在那一年就在轉播臺灣的職棒,從廣播電台,年代體育台一直到現在的緯來,他總是可以帶領觀眾更深入的融入球賽裏.
N年前有一次小弟有幸在嘉義火車站巧遇蔡主播,當場除了請他簽名之外,還跟他談論當年統一獅隊的表現( 小弟也是獅迷 ),言談中感受得到他對棒球的熱情.
後來蔡明里常常轉播國際賽,現場轉播時毫不掩飾的"偏袒"中華隊,而且能撩撥起觀眾的熱情,屢屢被譽為"愛國主播",儼然是"傅達仁" 第二 !
提到
傅達仁----四五年級的朋友應該記得這位在老三台時代最具特色的體育主播.
" 壞壞壞,連三壞",揮棒落空,三振出局"都是他老人家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後來又稱呼喜歡磨姑的日本投手為"磨姑一太郎" ,稱韓國隊為"高麗棒子" .使他成為愛國主播的典型.
還有"袁定文"博士,也是從中廣轉播中華職棒,一路到年代,公視,再到現在的民視轉播MLB,讓球迷領略標準的西方球賽播報方式,使人更了解球賽的內涵
另外在中廣及緯來擔任過球評的"張昭雄"老師,喜歡中職的老球迷應當都記得他,球員的資料記錄收集齊全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聽他評論球賽可以讓人對整個球賽瞭若指掌,這是屬於較"本土"的播報型態.
在美國一般球迷除了關心球賽和球員之外,很多資深的播報員或球評也多能得到球迷的喝采及共鳴,他们有些是球員出身,有些則是記者或作家,他们帶領球迷看熱鬧更看門道.一個六七十歲的播報員退休時,主場球隊會在比賽中為他舉行溫馨的引退儀式,就和球員一樣.當他過世時,主場球隊一樣會在球賽中穿插悼念儀式.
在欣賞球賽之餘,大家也應該多支持這些主播及球評,有了他们,看球賽才能得到真正的樂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