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O在2004年發表新版E32(最早在1980年發表E32 103), 其後又出它Epoch1 的巴伐利亞咖啡色塗裝 EP2, 剛好來拉沒人認領的巴伐利亞3軸小車廂, 又可以增加Y型連桿在我的機車群中服役, 就決定買它摟




在1920年初, DRG需要一種輕量的電力車頭, 以提供給巴伐利亞山區的客車使用, BBC和Maffei 在1922年拿到生產合約, 於1924年至1926年間, 總共製造了29輛車, 前後對稱的車身, 往兩側傾斜的屋頂, 車頭側的出入門, 與其他車相通用來行走的底板還有扶手, 都是這個時期電車的重要特徵. 動力來自於兩顆12極的馬達, 經由車側的主動桿再傳遞到六個動輪上, 1932年的時候, 有8 台
換上新的變速箱, 讓極速由75km/hr提升至90km/hr, 這些車頭除了在二次大戰中失去了4台, 其餘的服役至1960年中期, 由E41 取代它的角色

此車發表於2004年, 時間在最近ROCO重要的里程碑BR03.10 , BR64, E80之前, 或許已經習慣ROCO一直不斷突破進步的影響, 在拿到這台車時, 心情真的不是很好, 如果早幾年買進這台車, 或許不會這麼失望.
1. 非金屬輪: 失望開始於這一點, 金屬輪是決定車輛精神的第一象徵, 尤其在連桿式的動力車頭, 第一眼就是車輪, 怎麼閃都離不開這點, 閃著光芒的肋條, 映照出一次次的旋繞感動, 失去它, 就失去了一切. 真不知道ROCO在生產這台車的時候在想什麼…唉!只能安慰自己, 那顏色還沒差太遠
不過, 相對於TRIX 傳動方式, 直接驅動動力輪外側齒輪的做法. 就是齒輪車輪為一體式, 從外面看輪子, 很明顯的, 外側還有一圈醜醜的同心圓, 相比較之下, ROCO的還比較像真些

2. 導電片數量, 還記得在 BR64 那篇, 我提到的前導輪導電嗎? 這個重點影響整台車的行走順暢度相當大, ROCO 後期了解到這個重點, 所以最近的車進步很驚人, 但是在這台車, 唉! 還沒有覺醒吧! 只有動力輪共3軸集電, 看來又要自己改裝了
3. 動桿螺栓, 相較於TRIX對於六角螺栓的忠貞愛戀, ROCO 最近也變心了, 改成像真型式的螺帽, 看起來順眼多了. 只不過這台讓我再次出現失望的悲情, 真車如果有那麼大的螺絲帽, 還真不知道怎麼鎖上去. 我只能安慰自己, 那應該是為了能確實夾住這一體成型, 很大片的連桿所做出的不得不吧! 但是….這連桿還只是做一片式的, 並未使用最近流行的有厚度的連桿, 應該也還不至於夾不住吧? …..唉! 真無力

4. 動桿厚度: 現在車輛的像真要進步到三度空間了, 並不是光做出形狀, 看起來有東西就及格了, 對所有動桿來說, 在增加厚度以符合現實狀況下的最確實呈現, 對模型廠家來說, 是件不簡單的工程, 市售車不似銅車不必考慮妥協於行走功能性, 必須多方考慮, 在增加厚度後, 還要容許過小彎所必須的左右橫向位移, 汽門桿與動輪桿之前的協調性(不能打到), 增加出來的重量, 也必須克服低速行走的持續力, 與克服靜磨擦力所需的扭力等, 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一樣~~~唉! 又再次安慰自己, 這麼大片的動桿組, 如果是有厚度的話, 真的不好做

5. 不知道是否我太過苛求, 手邊的Brawa E77 一直被拿來當比較級, Brawa的品質一直是市售車的王牌, 它的工藝標準是我們所樂見, 也希望自己手邊的車有等同它的表現.
與E77比較來說: ROCO EP2 還有以下缺點
6. 車身的金屬質感, 車輛蒙皮或鈑件不會是鑄造的, 但是車底盤會使用鑄造, 這種成形方式會在表面呈現出很特別的重量感, Brawa E77做的實在太銷魂, EP2 馬上就失去了戰場
Brawa E77

7. 雨刷, 欄杆都要是分離式零件, 看到EP2 的雨刷…..失望!!

8. 排障器, EP2 太雄壯了, 實在很假

電車它該美, 一定要美的地方就是上面的供電區, ROCO本來就善長對細節的堆疊, 上方的集電部, 好像才是這台的重點, 美麗細緻的集電弓, 好拉好收, 比TRIX 的卡榫固定安全多了. 上方的導線也都是金屬條去拉成, 這可就比Brawa 的塑膠條美多了


2 許許多多的補強板條都是浮雕式表現, 並延伸至車體側方, 與許多小補強片, 深淺比鄰, 厚度不一, 方向交錯, 在車頂上形成許多起伏, 跟眾多的卯釘構成複雜的擬真畫, 簡單一點說, 就是美呆了. 另外就是, 這種銀色銀的很好看, 不可以過亮, 銀的很假, 也不能黯淡到失去舞台

3. 車側的卯釘, 看出來了嗎?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打法, 散熱片也做的力求真實, ROCO在塑料射出的尖銳度與平整性非常好, 不會看起來糊糊的

4. 車頂的行走板是分離式零件, 所以不僅是行走板做的美, 板下的細節也相當細究


5. 速度連桿, 本來是很怕它像Hornby 的車一樣, 會有一個容易受傷的連接方式, 跑了之後發覺匹配的還不錯

6. 不似蒸機那樣必須一直顧慮所有從輪動輪的擺動角度, 電車的車床下方零件就可以完整的做出, 不論是汽缸筒或是散熱排, 都做的很仔細

7. 我很喜歡這種前方亮白燈, 後方也會亮紅燈的車, 比較差的是它還是用燈泡, 這…..真的夠了~
8. 本車使用5樞馬達, ROCO 低速本來就很柔順, 高速的噪音也比其他廠牌小非常多, 這點比起Brawa E77來說, 好非常多, 也許因為車重的關係, 雖然之前提到集電點只有3軸並不是很多, 實際跑起來也不至於常常停頓, 還算是對得起我
我用ESU的Lokpilot 來當開車片, 不同於一般ROCO車的表現, EP2居然在低速出現了抖動的狀況, 跑起來感覺很不好, 所以重新調了CV54 = 20跟CV55= 10
9. 與原廠目錄顯示不同的是驅動桿平衡重鎚的顏色, 本來應該是紅色, 手上拿到的卻是銀色. 原廠說有配2輪有膠圈的, 拿到的卻是完全沒配, 再次感謝它的車重, 小小的車沒配膠圈卻可以輕易拉動7台配有室內燈導電片的長軸車廂, 總算是還有可取之處

總結來說¸這台的評價實在不高, 習慣了ROCO的行走特性, 習慣了它的進步, 這台沒跟上時代變遷腳步的車就相形見拙了, 如果要以價格來說, 比它便宜的BR64可就更讓人滿意許多
viewtopic.php?t=12208
用來當比較級的BRAWA E77

有2位前輩寫過更棒的相關評比
Louis兄
http://www.wretch.cc/blog/bahnhof&article_id=6670313
比呂兄
http://tw.myblog.yahoo.com/Charms-DRG/a ... &l=f&f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