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血統"的問題 - 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or Made in China.

跟火車無關的, 什麼都可以貼..:-P(請勿談論政治議題或做人身攻擊)

版主: Lancelot

回覆文章
JT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07-08-29 01:54
來自: 北迴歸線以北

關於"血統"的問題 - 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or Made in China.

文章 JT »

上個月在某家模型店遇到了一位車友,他說:「我只收Made in Germany或
Made in Japan 的東西,Made in Japan 也只收 KATO,其他的都是垃圾。」
我聽聞此言時吃了一驚──原來我滿屋子都是垃圾啊..... :twisted:
收藏鐵道也快十年了,常聽到有人說 KATO 比 TOMIX 好,我想那是見仁見智
的問題,也沒太去在意。後來又聽到有人講:BRAWA交給大陸廠代工之後,它
家的東西就沒有價值了。BRAWA 的東西我還不少,有一半不是Made in
Germany,但我實在看不出在德國做和不是德國做的有何差別。畢竟BRAWA
交給大陸廠代工後,品管仍是德國人在做(他家的東西都會附一張小小的品管
紙條,上面註明產品編號和品管員之類的資料)。
以個人淺見,覺得決定產品優劣的重點是在QC(品管),而不是生產地。就像iPod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大陸代工,也沒聽說有什麼問題。
筆者認識好幾位外國的鐵道同好,有日本人、德國人、美國人、西班牙人、加拿
大人......幾乎沒聽他們談過什麼車是在哪裡製造的,但這類的話題在台灣反而常
會聽到。這實在令我想不通。
當然,這只是個人主觀的想法,或許台灣重視"血統"是有原因的,還請各位大大
不吝指教。
頭像
rhinohcp
版主
版主
文章: 4236
註冊時間: 2003-01-06 14:31
來自: 非洲的草原
聯繫:

文章 rhinohcp »

我想那是個人的觀點不同,如果依照上述的標準,那小弟的火車櫃應該算垃圾場了!

反正 玩車高興就好! 管他德製日製中製台製,只要便宜會跑都是好車! :D

價值是在每個人的心中,好與不好往往一念之間!

雖然我的KATO EF66狀況不好,但是在我心中它是寶貝:
因為它是我的第一輛火車模型! :D
最後由 rhinohcp 於 2007-08-29 21:3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黑犀牛是吃嫩芽的,白犀牛是吃草的
我是胖虎,我是孩子王 我愛火車,我是犀牛王
我的部落格-每日更新
圖檔
頭像
Buffalo
一等資深會員
一等資深會員
文章: 579
註冊時間: 2004-08-12 23:04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 Buffalo »

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啦
不過如果沒差的話,為什麼美國會發起China free的活動呢?
最近不也很多中國製的玩具發現有問題而下架 :roll:
不過正如犀牛大所說,自己玩的高興就好啦
頭像
EF6047
二等資深會員
二等資深會員
文章: 423
註冊時間: 2005-09-10 19:06
來自: 台北,南港

文章 EF6047 »

這位大德........這檔子事早就見怪不怪啦!!小弟玩日車以來,從不覺得只有MIJ才是直得收的,但就以日車而言對MIC的車也確實感冒!!小弟不收(少收)MIC是因為,大陸代工都有一個心態"不偷白不偷,能偷多少就偷多少",對這樣的心態小弟實為感冒也很唾棄,再者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因長和對岸來的相處所以關於這點不多做讚述)

然而有的人就是自我主義,"我說是好的你就不能批評,我說是對的你就不能駁理"的心態,很遺憾的是鐵道模型界也有這種人,只要跟他沾上,包你有苦頭吃小弟就深受其害,曾被有這種傾像的車友拿火車敲(打)頭,該車友說到""這是JAM的限定品你有收嗎!!!""並且也常公開表示自己收的車都是最好的,最優異的...........,此時你的反應只能順從他,不管是惦惦離開,還是開口駁理...............都有苦頭吃!!!

而對於這種KATO(品牌)萬歲論者,也是比照上述條款辦理!!!至於有車友問到,遇到類似狀況時如何處理,本人試過就是當場拿出比他口中更好的,更優異的東西,就能"""暫時"""解決這問題,但下次若沒注意對方鐵定會加N被奉還,所以沒事就是不要跟這種人沾上邊!!!不然吃不完兜著走歐!!!!
感謝各位支持郎堂旅團,以後也起多多關照,也請多多指教
頭像
KOMACHI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3208
註冊時間: 2005-07-31 20:34
來自: 中華民國教育部PP推行委員會

Re: 關於"血統"的問題 - 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or Made in China.

文章 KOMACHI »

我覺得那個大部分是意識形態的偏執狂
雖然可能言重了
但是大多如此

對於MIC的感冒我相信有很大部分是受媒體的宣染(尤其是某特定兩家)
可是在全球化的時代,產地已經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品牌的價值」(哈^^"期末報告的標題...)

MIJ也一大堆黑心貨,什麼北海道戀人,不二家...
台鐵最近故障的號誌系統也是日本貨...

最後
品牌才是決勝的關鍵
而品牌價值的確立是在於產品的品質以及服務態度上的程度
[w] 來呼口號~PP萬歲!PP萬歲!!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Re: 關於"血統"的問題 - 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or Made in China.

文章 sebastia »

JT 寫:上個月在某家模型店遇到了一位車友,他說:「我只收Made in Germany或
Made in Japan 的東西,Made in Japan 也只收 KATO,其他的都是垃圾。」
我聽聞此言時吃了一驚──原來我滿屋子都是垃圾啊..... :twisted:
收藏鐵道也快十年了,常聽到有人說 KATO 比 TOMIX 好,我想那是見仁見智
的問題,也沒太去在意。後來又聽到有人講:BRAWA交給大陸廠代工之後,它
家的東西就沒有價值了。BRAWA 的東西我還不少,有一半不是Made in
Germany,但我實在看不出在德國做和不是德國做的有何差別。畢竟BRAWA
交給大陸廠代工後,品管仍是德國人在做(他家的東西都會附一張小小的品管
紙條,上面註明產品編號和品管員之類的資料)。
以個人淺見,覺得決定產品優劣的重點是在QC(品管),而不是生產地。就像iPod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大陸代工,也沒聽說有什麼問題。
筆者認識好幾位外國的鐵道同好,有日本人、德國人、美國人、西班牙人、加拿
大人......幾乎沒聽他們談過什麼車是在哪裡製造的,但這類的話題在台灣反而常
會聽到。這實在令我想不通。
當然,這只是個人主觀的想法,或許台灣重視"血統"是有原因的,還請各位大大
不吝指教。
如果是只有惟名牌是從的觀念小弟是認為滿膚淺的
也許他有他的一套觀點,如果說得出道理也未嘗不無道理
倒是要說"血統",小弟毋寧認為"口碑"應該算是比較實際一點
一家公司戮力於維持他產品的品質才能建立它的口碑
QC是個最後把關的關鍵沒錯
不過真正的關鍵恐怕是在設計
小弟認為MIC的產品普遍給人的印象低劣的關鍵在於MIC就是要省成本
有些公司會認為既然勞力成本都省下去了,何妨在設計上就連材料、製程條件也盡量節省,價格將會更具競爭力
這些公司的市場設定原本就不是挑剔品質的玩家,怎麼罵他也不痛不癢不影響他的市場
像JT兄舉例的iPOD仍能維持它的品質,或許就是他只省下勞力成本而不在其他方面再降低品質吧
圖檔
頭像
hiroshikun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56
註冊時間: 2007-02-13 11:52
來自: 三重

文章 hiroshikun »

不過根據個人使用經驗(不代表全部)

mic & mij 在相同使用環境 過一陣子品質優劣就會顯現出來

尤其是動力部份
頭像
hiroshikun
優秀公民
優秀公民
文章: 56
註冊時間: 2007-02-13 11:52
來自: 三重

Re: 關於"血統"的問題 - 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or Made in China.

文章 hiroshikun »

也許他有他的一套觀點,如果說得出道理也小弟認為MIC的產品普遍給人的印象低劣的關鍵在於MIC就是要省成本
有些公司會認為既然勞力成本都省下去了,何妨在設計上就連材料、製程條件也盡量節省,價格將會更具競爭力
這些公司的市場設定原本就不是挑剔品質的玩家,怎麼罵他也不痛不癢不影響他的市場
像JT兄舉例的iPOD仍能維持它的品質,或許就是他只省下勞力成本而不在其他方面再降低品質吧[/quote]



但也有許多品牌(如家電 服飾)大廠

在上述成本樽節減低之後 並無實質回饋到消費者身上

在付出的金錢相同 甚至更高的情形下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會轉向同級 類似且由製造該項產品比較有口碑的國家所生產

的產品吧

不過開板大大所碰到的情形的確極端了一點

我也曾在店中碰過車友批評論某某車友的車多爛 某某某是腦殘等情形

這情形社會上各領域都有 見怪不怪了
頭像
Liu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8938
註冊時間: 2004-05-27 09:43
來自: 模型壕溝

文章 Liu »

rhinohcp 寫:我想那是個人的觀點不同,如果依照上述的標準,那小弟的火車櫃應該算垃圾場了!
雖然我的KATO EF66狀況不好,但是在我心中它是寶貝:
因為它是我的第一輛火車模型! :D
不好意思也是垃圾場一處 :mrgreen: (Lima車跟Bachmann車)
小弟的創軌元老機車頭
是MicroACE_Life-like製GP-38柴電機關車
這車自從1993年就在小弟的收藏裡
最近還想測試它拖20節編成貨櫃列車的任務
JT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07-08-29 01:54
來自: 北迴歸線以北

文章 JT »

感謝各位大大的感想和建言,令小弟感到安慰不少。
倒是樓上劉兄提到的20節任務,令我想到了「極限測試」。有不少車友喜歡這樣
玩,國內國外都有,但似乎以老美最多。以同樣是BIG BOY來說好了,他們就會
相互較勁,看誰的車頭拉的車廂多。十節、二十節、二十五節、三十節.....
這樣一直加掛上去,直到有人跑不動為止。
我曾經用KATO EF-66拉過21節冷凍車廂(是的,就是鮮魚列車),跑得蠻順的,
只是軌道要接得非常長,免得"首尾相連"去翻車 :mrgreen: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劉佳明 寫: 不好意思也是垃圾場一處 :mrgreen: (Lima車跟Bachmann車)
小弟的創軌元老機車頭
是MicroACE_Life-like製GP-38柴電機關車
這車自從1993年就在小弟的收藏裡
最近還想測試它拖20節編成貨櫃列車的任務
劉兄有無同廠牌的F7?
小弟這兒試過Life-Like的F7拉16節同為Life-Like的貨列爬4-5%的坡OK
因為GP-38車身較瘦,配的壓重塊有限
F7車身就像車廂一樣全寬,內配壓重塊也很充實,牽引力就不小喔
(小弟也想收Life-Like的GP-38,有沒有車友願意割愛呢)
圖檔
頭像
Liu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8938
註冊時間: 2004-05-27 09:43
來自: 模型壕溝

文章 Liu »

搖頭
:( 真的無法比

跟美國車迷相比
小弟的20節長編成貨櫃列車就顯的精簡許多
美國的運轉會俱樂部
模型貨物列車以40-50節編成起跳
以10節為單位加掛上去
lily
三等資深會員
三等資深會員
文章: 313
註冊時間: 2004-04-21 22:18
來自: 地球村

文章 lily »

看到大家熱烈的討論

小弟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以目前全球的趨勢來看

幾乎每十件商品就有七八件是MIC

關鍵在於整體的設計.用料.製程管控.品質管控.....等等

只要這些項目及每一個環節能夠好好把關確實做好

相信無論是在中國.越南....或其他地區

都可以做出品質優良的產品

不知各位大大看法如何? :D
給我火車,其餘免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