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pa 寫:這幾年已習慣"漲"聲響起了

說到漲價
來談點政府最近政策的改變
經濟學光譜來分佈
以往的政府是屬於中間偏左派
主張政府適度介入重大民生經濟
政府有平抑物價,掌控國家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
因此長期以來柴米油鹽等等價格都有受政府有形無形管控
重大經濟能源包含水力電力運輸等等也都是政府經營
這些主張存在於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裡面
三民主義在國際上就是屬於北歐國家的社會資本主義的典型
因此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人民對於各種民生必需品的物價波動感受是很不明顯的。
然而政府機關存在著政府失靈的問題
也就是經由政府的介入反而產生無效率的結果
例如國營事業年年虧損等等。
因此在2000年前後經濟體制開始轉型成為右派
也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體制
在自由市場經濟體下
政府不需要做事情一切都讓看不見的手去調控
早期國營事業民營化
物價放手不管
就是現在的社會
因為台灣也不屬於完全的自由市場派
政府仍會介入經營權或是管理方面的機制
但對於民生物資物價方面不予理會罷了
這兩種體制哪種適合台灣很難講
不過目前台灣看來有發生市場失靈的現象
以長期攀升的失業率就可以看出端倪
但是現在政府又為自由市場機制的支持者
短期內物價波動的現象不會解除的。
喜不喜歡都得接受囉
除非政策再度改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