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牌 EMU100 自強號的製作誤差 - 請大家來找碴
鐵牌 EMU100 自強號的製作誤差 - 請大家來找碴
拋磚引玉一下 , 請大家合作列舉 EMU100 紀念車的製作誤差
EMU100 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千萬不能被做爛了
所以綜合大家的意見說不定可以讓這個產品在上市後更像真 ,
小弟先提兩個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 說得不對請各位前輩指教:
1. 車側底部的圓弧做得不好 , 有點像折線的感覺
2. 乘客車窗的比例似乎小了一點 , EMU 100 的車窗應該算蠻大號的
EMU100 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千萬不能被做爛了
所以綜合大家的意見說不定可以讓這個產品在上市後更像真 ,
小弟先提兩個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 說得不對請各位前輩指教:
1. 車側底部的圓弧做得不好 , 有點像折線的感覺
2. 乘客車窗的比例似乎小了一點 , EMU 100 的車窗應該算蠻大號的
- kaihsianghsu
- 網站常客
- 文章: 81
- 註冊時間: 2007-01-17 23:36
Re: 鐵牌 EMU100 自強號的製作誤差 - 請大家來找碴
3.貫通門的下面裂縫請改善一下。Lazycat 寫:1. 車側底部的圓弧做得不好 , 有點像折線的感覺
2. 乘客車窗的比例似乎小了一點 , EMU 100 的車窗應該算蠻大號的
還好啦^^"lily 寫:補充說明
小弟個人覺得
鐵牌產品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就是價格不等於品質
撇開外觀.用料材質及包裝不說
單是動力表現就讓人退避三舍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
但是鐵牌的產品倒人覺得是
三分錢卻買不到一分貨 :D
所有喜歡台鐵車的車友
應該團結一致
這樣鐵牌才會真的長進!!
這位大大也不要這樣講
綜觀台鐵車輛品牌
哪一家品質與價格相符的?
鐵支路跟其他家比可以算是比較優的了
台灣市場跟日本比小了很多
拿台鐵任何一家品牌跟40年老店KATO都很不客觀
而且台灣鐵道模型產業才發展十年
鐵支路才成立不到五年左右
所有的技術以及設計都還在草創階段
會慢慢進步的...E200的性能就明顯比R100好不是嗎?
![mouth water [w]](./images/smilies/nmsn_water.gif)

小弟來個建設性的建議,其實把玩過鐵支路的產品,心中評價並非低品質,感覺他們做的相當認真,但是問題偏偏會出在幾個顯眼的環節,比如轉彎/電路接點等等
就引言中所說塑膠味重,小弟依照自己在射出廠監工所學到的淺顯知識也來給點意見
第一,其實日系車也有些許塑膠味重的車車,如果跟歐車相比較就相當明顯的出現我們消費者所說提的"塑膠味".
主要就是"透光",歐車再射出時所用的色料比例相當重,相對也造成零件本身在視覺上的"重量",且黃色等淺色系的材料本身就容易透光,所以建議是否考慮改變射出時的用料比例
第二,一般說來,我們做模型模具設計的,主要就是依照車子實際尺寸藍圖作為設計參考,實際上是準確的沒錯,但是就消費者的視線角度來看,就一定會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看真火車或者是攝影,角度是仰角,使用的攝影鏡頭多少也會造成些許變形,而賞玩火車模型,用的是俯角,這樣就會造成設計者跟消費者對於某些關鍵角度或是弧面跟線的爭執,小弟建議折衷一下,原型開發出來之後,帶著東西到現場跟實車比對,用眼睛來看,用腦中所詮釋的線條位置等等對模型重新詮釋折衷,這個結果可能跟實際設計藍圖有所誤差,但是用人眼來看,卻是最像真的
就引言中所說塑膠味重,小弟依照自己在射出廠監工所學到的淺顯知識也來給點意見
第一,其實日系車也有些許塑膠味重的車車,如果跟歐車相比較就相當明顯的出現我們消費者所說提的"塑膠味".
主要就是"透光",歐車再射出時所用的色料比例相當重,相對也造成零件本身在視覺上的"重量",且黃色等淺色系的材料本身就容易透光,所以建議是否考慮改變射出時的用料比例
第二,一般說來,我們做模型模具設計的,主要就是依照車子實際尺寸藍圖作為設計參考,實際上是準確的沒錯,但是就消費者的視線角度來看,就一定會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看真火車或者是攝影,角度是仰角,使用的攝影鏡頭多少也會造成些許變形,而賞玩火車模型,用的是俯角,這樣就會造成設計者跟消費者對於某些關鍵角度或是弧面跟線的爭執,小弟建議折衷一下,原型開發出來之後,帶著東西到現場跟實車比對,用眼睛來看,用腦中所詮釋的線條位置等等對模型重新詮釋折衷,這個結果可能跟實際設計藍圖有所誤差,但是用人眼來看,卻是最像真的
仰視俯視都不準, 正視最準了; 之前提到的駕駛車頭貫通門上的玻璃尺寸以及排障器的前後向位置, 都是用正視就明顯發現有錯的... 弧線我倒覺得還不失真hanm6332 寫:第二,一般說來,我們做模型模具設計的,主要就是依照車子實際尺寸藍圖作為設計參考,實際上是準確的沒錯,但是就消費者的視線角度來看,就一定會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看真火車或者是攝影,角度是仰角,使用的攝影鏡頭多少也會造成些許變形,而賞玩火車模型,用的是俯角,這樣就會造成設計者跟消費者對於某些關鍵角度或是弧面跟線的爭執,小弟建議折衷一下,原型開發出來之後,帶著東西到現場跟實車比對,用眼睛來看,用腦中所詮釋的線條位置等等對模型重新詮釋折衷,這個結果可能跟實際設計藍圖有所誤差,但是用人眼來看,卻是最像真的
-
- 忠實會員
- 文章: 139
- 註冊時間: 2007-04-04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