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音響發燒友的車友呀?

跟火車無關的, 什麼都可以貼..:-P(請勿談論政治議題或做人身攻擊)

版主: Lancelot

頭像
b1206183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89
註冊時間: 2005-05-23 01:03
來自: 平鎮市
聯繫:

Re: 有沒有音響發燒友的車友呀?

文章 b1206183 »

sebastia 寫:
b1206183 寫: sebastia大大您好 您有這麼多張 古典唱片 :shock: 可見您對音樂的熱衷 是否可推薦幾張 給小弟認識 謝謝 :mrgreen:
可是還不清楚您喜歡(或想挑戰)哪一類型的音樂耶
找機會聊聊音樂囉
其實玩音響在軟體上的花費盡量不要低於硬體,當然硬體像您那樣很高檔所費不貲的話軟體也不要低於硬體的1/3才好
不然很對不起那些設備的
我要全方位的挑戰 :mrgreen: 先從吉他開始好了 麻煩sebastia大大了 :D
火車運轉(歡迎參觀)
http://vlog.xuite.net/b1206183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Chef 寫:
sebastia 寫:這次重點在SACD,小弟之前都還沒見識過,Cfef大這串討論似乎都沒提到SACD的音質(只提到環繞音效)
使用同一台機器(等級別太低階)聽同一片 SACD(要是新錄音,不是轉舊唱片那種)時,
SACD 的細膩度會優於 CD,規模感也會大一點。

如果把這台唱盤的 CD 數位輸出接一台高檔的 DAC,那誰輸誰贏就很難講囉!
基本上高檔的 CD,無論是唱盤還是分體,要巴掉 SACD 是很容易的。

畢竟 CD 存在這地球上的時間遠超過 SACD,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極致,
CD 的錄音也超多,SACD 想要取代 CD 還有長遠的路要走,
走到一半會不會殺出下一代訊源規格誰也不知道。
實在太感動chef大又馬上回應了,顯然chef大真的每天都上TTS
說實在,SACD機要是把CD的數類轉換做太好就是在砸自己的腳
好的DAC確實是會比過未好好處理類比線路的SACD沒錯
這也是小弟計畫加購DAC的原因,想聽SACD是否真將CD打敗
只是就規格上的認知,CD(加DAC)要巴掉SACD可能只能在CD的錄音頻寬範圍
其實也是CD的規格太爛才會有DAC發揮的空間不是嗎?
20-20KHZ有多種插補運算方式美化聲音,但我懷疑20kHZ以上的頻帶DAC要怎麼處理,這跟把死人化妝成活人一樣高難度
不是做不到,而是像不像的問題
雖然人耳無法聽出20KHZ以上的聲音,但相信伴隨樂音的高頻帶聲響必定同時影響耳膜,就像我們還是看得出往生的人臉跟熟睡的臉還是有差別一樣
如同小弟昨天點出CD最大的問題,角鐵,弦樂、銅管的高頻帶,LP聽來如細細絲絹
小弟的廉價CD雖然只聽出幾乎如音塊般的基音(尤其是角鐵特別明顯)
但歷年來在音響展擺出的百萬陣容也從未聽過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小弟一直在注意的)及LP聲音帶來的那種感動
CD及DAC的發展似乎仍限在動態表現的迷思裡
沒錯,擴大機及揚聲器必須有足夠的表現力才行,但訊源重視的是原音重現
太誇張的動態反而讓音樂失真不自然,CD訊源的動態是先天具備的,0與1之間本來就是懸崖,動態表現如何是看後端類比的處理
有趣的是這次音響展小弟還見識到一家國內廠(CMC)設計的CDP,老闆聲稱其使用輸出變壓器(一部CDP重達10KG)不用電容將音染降到最低
沒錯,聲音乾淨剔透,動態也非常明顯,但.....過去常在琴房及音樂廳聽到的鋼琴不是那種聲音呀!
這種設計在小弟看來只是將CD的先天缺陷表露無疑吧
也許小弟在音響領域所知有限,連各發燒友提的廠牌型號還有不少沒概念的

其實SACD與CD的比較就如chef大所說的要拿新錄音而非就錄音比
昨天只提到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那確實是舊母帶翻錄SACD
不過吳老闆有借小弟兩張DSD錄音的(鋼琴現場演奏會及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
還在音響展時找了一家有要價88K的SACD唱盤來比(忘了廠牌,CD的表現也是他強調的),頻寬及音場真的有差,還只是用二聲道而已

說實在SACD軟體實在太少,小弟的音源絕大部分是CD,SACD只是趁這次換機的機會玩玩而已
至於下一代訊源,小弟相信不會是SACD,說不定只是MP3,只要唱片公司想開了,這個最廉價最普遍為人所用的就會是主流
回溯主流訊源,CD比不過LP(及盤帶)
SP在存在的時期可能不是主流,當時的主流是....現場演奏
錄音技術雖然進步了,但音樂大師也凋零殆盡了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Re: 有沒有音響發燒友的車友呀?

文章 sebastia »

b1206183 寫:
sebastia 寫:
b1206183 寫: sebastia大大您好 您有這麼多張 古典唱片 :shock: 可見您對音樂的熱衷 是否可推薦幾張 給小弟認識 謝謝 :mrgreen:
可是還不清楚您喜歡(或想挑戰)哪一類型的音樂耶
找機會聊聊音樂囉
其實玩音響在軟體上的花費盡量不要低於硬體,當然硬體像您那樣很高檔所費不貲的話軟體也不要低於硬體的1/3才好
不然很對不起那些設備的
我要全方位的挑戰 :mrgreen: 先從吉他開始好了 麻煩sebastia大大了 :D
那您應該要找古典吉他是吧
吉他在古典樂壇的地位不高,但也有若干經典之作,羅德里哥的阿蘭費茲協奏曲算是其中的經典
再來大部分都是小品了,您可以從演奏者的專輯找,像耶佩斯(Yepes)及上一代的吉他大師賽哥維亞(Segovia)都有不少錄音
古典吉他的作品主流是西班牙音樂,您也可以找佛朗明哥的音樂,應該會喜歡
圖檔
頭像
b1206183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89
註冊時間: 2005-05-23 01:03
來自: 平鎮市
聯繫:

文章 b1206183 »

我要報名 發燒友一名 :mrgreen:
火車運轉(歡迎參觀)
http://vlog.xuite.net/b1206183
頭像
Chef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1134
註冊時間: 2003-08-15 17:15
來自: 數位自動控制的世界
聯繫:

文章 Chef »

小弟也不是天天上,這篇是因為有訂閱的關係。
古典吉他的話,也別忘了 Romero 家族的版本喔!
hanm6332
版主
版主
文章: 489
註冊時間: 2003-01-05 17:58

文章 hanm6332 »

這個,小弟也開始忍不住跳出來啦 :lol:
小時後跟著家長用錄音機卡帶聽各類古典樂,也不算專精,成長過程中在部隊時也曾經驚艷於同學的英國喇叭,但是到現在都還沒真正跳入,也不想跳入音響發燒這個圈子(我坦承等以後有錢也真的會考慮要不要跳進來啦)
重點是,我一路聽古典樂到現在,自認真正聽的精髓是作曲者所期望表達的意境感情,經由指揮或是演奏者的詮釋,經由耳至腦,引領著聽者悠遊於他的世界中
聽音樂用的好音響,是加分,不過,如果過度重耳朵的分辨而忽略了腦的領會意境,小心會走火入魔喔 :wink:
至於影音用的音響....嘿嘿......儘量走火入魔沒關係 :mrgreen:
頭像
Johnson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93
註冊時間: 2005-03-28 18:29
來自: 松山機場

文章 Johnson »

看到這篇突然又回來了...而且還出現好久.....

好巧不巧,小弟過年完後換工作,正好到了家日系著名DAC晶片製造廠,
sebastia兄所提到的關於補插與昇頻的東西,以前很多公司用DSP做運算,
讓原先只有16bit的音訊資料補到20bit至24bit,
還猶記得以前DAC常用BB的PCM63(20bit),
也有人曾經用PCM63多顆去處理24bit的資料,
但現在實在太簡單了,有個東西叫做SRC Sample Rate Converter
他可以隨意的把資料轉換成24bit甚至有出32bit的IC
也可以隨意的轉換取樣頻率,8K~192K
好聽嗎?有人說好聽,但也有人說很糟糕.....
以技術規格來說,若轉成192K通常動態比會降低,失真會變高,

其實有個你我都有使用的東西裡面就有內建這玩意,
電腦的AC97晶片.....所有取樣頻率,通通會在輸出時轉換成48KHz的取樣頻率
這是某大公司制定的規格.....

至於SACD與DVD Audio會否打敗CD,這我還真無法論定音質,
但一台CD或是SACD,他們的輸出都是同一個DAC,
這就得看設計者對音樂與規格之間的取捨,
DAC本質好,最後輸出的濾波迴路很鳥...那這台機器也會變很鳥
所以天下機器或許都用同一顆DAC....但...不同的設計造就不同的聲音...

接觸音響10年的淺見......
三個朋友都有同樣的興趣,音響 養魚 火車........
女朋友說:其實我們三個人只有一個共同的樂趣............就是愛亂花錢.........
kumamoto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37
註冊時間: 2005-06-10 23:29
聯繫:

文章 kumamoto »

圖檔
kumamoto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37
註冊時間: 2005-06-10 23:29
聯繫:

文章 kumamoto »

圖檔
kumamoto
忠實會員
忠實會員
文章: 137
註冊時間: 2005-06-10 23:29
聯繫:

文章 kumamoto »

My AV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kumamoto 寫:圖檔
音樂與火車共處一室,非常愜意 (Y)
您的管機是什麼型號的管子呢?
還有第一、二張照片看起來怪怪的,鐵道場景看起來是反向的
第一張照片的書架喇叭在第二張照片沒看到,又在AV房裡看到....不太瞭
是否說明一下空間配置?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Johnson 寫: 但現在實在太簡單了,有個東西叫做SRC Sample Rate Converter
他可以隨意的把資料轉換成24bit甚至有出32bit的IC
也可以隨意的轉換取樣頻率,8K~192K
好聽嗎?有人說好聽,但也有人說很糟糕.....
以技術規格來說,若轉成192K通常動態比會降低,失真會變高,

其實有個你我都有使用的東西裡面就有內建這玩意,
電腦的AC97晶片.....所有取樣頻率,通通會在輸出時轉換成48KHz的取樣頻率
這是某大公司制定的規格.....

至於SACD與DVD Audio會否打敗CD,這我還真無法論定音質,
但一台CD或是SACD,他們的輸出都是同一個DAC,
這就得看設計者對音樂與規格之間的取捨,
DAC本質好,最後輸出的濾波迴路很鳥...那這台機器也會變很鳥
所以天下機器或許都用同一顆DAC....但...不同的設計造就不同的聲音...

接觸音響10年的淺見......
上週數院運轉會可惜與Johnson兄只有短暫一晤
在提到規格時就在想Johnson兄是否會捲入回應? 果然如小弟所願
"淺見"?您太謙虛了,很受用的資訊,小弟真的不知DAC時至今日的發展呢!
您提到"若轉成192K通常動態比會降低,失真會變高"
其實小弟認為動態比降低是正常,失真變高....倒不見得
如果拿身邊物體實際的聲響來比較
摔破玻璃杯的聲音有那麼大的動態嗎?
鋼琴的琴音是那麼清脆嗎?
"動態"這個名詞似乎是CD問世後才在音響界被廣泛討論的話題
LP時代似乎沒見過"動態"這個名詞,甚至有人說LP沒有動態
一位國中同學十五年前在交大電訊研究所研究就讀,接觸過類比及數位音訊的相關料
他提到數位錄音是有限的取樣(這應該大家都知道了),但類比錄音的亂度(Entropy)是無窮大
這個"entrpoy"不是熱力學的"熵",小弟不懂也不便隨便解釋
不過就類比音訊的特性可了解,類比錄音不是用取樣的方式而是直接將聲波模擬轉成要記錄的媒體(唱片、磁帶)
模擬的對象就是波形,波形再用微分的觀念去想像,dx趨近於0,套在數位取樣上就是取樣位元及頻率無窮大
類比音源自然就不受取樣率的限制了
(提到交大電訊所,曾用他們實驗室的鑑聽喇叭-B&W 801,那是三音路的喇叭,猜猜小弟聽小提琴獨奏時在低音喇叭聽到什麼--木頭摩擦的聲音)
當取樣率低時兩個音的差異明顯,要感受聲音的動態就容易
當取樣率高時波形是趨近於平滑的曲線,是失真嗎? 可能是更傳真
但是為什麼會感覺不自然? (這兩天小弟再聽SACD也感覺到了不自然的問題)
很可能是出在原始錄音時非192K,而是經過轉換後才192K.......問題就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了
當然,更可能是後端的類比訊號處理的問題,就如Johnson兄所說"最後輸出的濾波迴路很鳥...那這台機器也會變很鳥"

聽古典音樂與其他類型音樂最大的不同就是
古典音樂要儘可能還原表現樂器及現場的聲音,是在聽音"樂"
但流行音樂大家都習慣透過麥克風錄音處理的聲音了,是在玩音"響"
要比聲音自不自然--到音樂廳吧,廉價一點..在鋼琴(或其他樂器)旁邊就知道了

小弟昨天在Y拍買了部DAC
因為網路音響的論壇很少提到這部,有提也很淺,是否請Johnson兄看看給點所知的意見
http://tw.f2.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34719250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hanm6332 寫: 重點是,我一路聽古典樂到現在,自認真正聽的精髓是作曲者所期望表達的意境感情,經由指揮或是演奏者的詮釋,經由耳至腦,引領著聽者悠遊於他的世界中
聽音樂用的好音響,是加分,不過,如果過度重耳朵的分辨而忽略了腦的領會意境,小心會走火入魔喔 :wink:
至於影音用的音響....嘿嘿......儘量走火入魔沒關係 :mrgreen:
說得好
音響再怎麼玩....
切記,音響只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
小弟景樣的大師多半是二戰以前的,那個錄音技術剛萌芽時的爛聲音
但也是大師們門派壁壘百花齊放的美好時代
那個時代的"音響"是最棒的,一首曲子多種詮釋,滿街藝人現場演奏....
有錄音.....那種聲音不必用不到現代的高檔音響來聽
就算今天的錄音技術也錄不到大師的丰采了

對工具的研究也是一種興趣,有興趣的就下來玩吧
小弟學生時也是diskman+耳機就不亦樂乎了
慢慢才從中華路添購廉價的擴大機、喇叭
再從音響展有今天的設備

有一點意見提供hanm6332兄參考的是
古典音樂用到很多和聲及對位,能夠分辨每個聲部也是很重要的
當這個能力訓練出來時,對音響就會有意見了
最後由 sebastia 於 2007-08-03 09:3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圖檔
頭像
sebastia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2707
註冊時間: 2004-10-21 01:04
來自: 中壢市

文章 sebastia »

Chef 寫:小弟也不是天天上,這篇是因為有訂閱的關係。
古典吉他的話,也別忘了 Romero 家族的版本喔!
對吼
差點忘了Romero
小弟也有Romero 家族在Philips灌錄的幾首韋瓦第的協奏曲
沒聽過Romero 彈奏吉他宗祖國--西班牙音樂是什麼味道?

還有
小弟對您的Dynaudio興趣不大
您當過弦樂團首席....
倒是對您的小提琴來頭比較有興趣(哪國製的?新琴還是仿古琴?)
圖檔
頭像
Chef
特等資深會員
特等資深會員
文章: 1134
註冊時間: 2003-08-15 17:15
來自: 數位自動控制的世界
聯繫:

文章 Chef »

sebastia 寫:差點忘了Romero
小弟也有Romero 家族在Philips灌錄的幾首韋瓦第的協奏曲
沒聽過Romero 彈奏吉他宗祖國--西班牙音樂是什麼味道?
就像所有的美女一樣,環肥燕瘦各有所好 :wink:
sebastia 寫:您當過弦樂團首席....
倒是對您的小提琴來頭比較有興趣(哪國製的?新琴還是仿古琴?)
小弟的琴是從醫生舅舅那裡 A 來的,他老人家年輕周遊歐洲時就會到處收琴,
他的怪癖是喜歡找單背板的琴,當然小弟這把也不例外。

這把琴是鳥眼楓的單背板,標籤已經磨掉了所以不太能夠知道來源,
不過依稀可以看到德文,應該是德奧地區製琴師的作品。

國內某知名製琴師曾經粗略估算過,聽說是二十幾萬跑不掉,
不過論聲音我覺得只能算是還可以的入門琴罷了~

小弟的弓是當年留學時在巴黎的樂器街 Rue de Rome 收來的,
回想起來實在超值到不行,因為現在可能得花上台幣五萬還不見得能獲得同等的品質。

問我為何對提琴那麼熟?
因為,當年留學的第一志願是去義大利 Cremona 學製琴!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