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由鐵路改建局中部工程處主辦(簡稱中改處)台中火車站協辦
為此我特地從西螺開車北上
就只是為了欣賞各路好手的佳作
比賽主題為即將消逝的鐵道情景
主因還是台中至員林段將會進行鐵路高架化
部份鐵道情景將隨著鐵路高架化後而消失
因此設定豐原-員林間即將消失的鐵道情景做為比賽主題
針對本活動新聞稿以及海報來看
中改處是想要保留豐原-員林段讓大家有記憶或是回憶的鐵道情景
藉由比賽來獲得三個鐵道模型場景(前三名作品所有權歸中改處)
因此吊腳樓肯定是保障名額之一
且加權分數還會略高其他即將消失的名景
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就是五權路地下道跟三民路平交道以及十甲路平交道
後續我再針對比賽作品進行些個人講評
活動海報
比賽當天的站長致詞及開幕式
比賽獎盃、獎金
場外有獎徵答活動
參賽者進行作品介紹
最後的成績
佳作頒獎
國小四年級參賽者
國中生參賽者
評審黃校長說明評審標準
評審團與前三名參賽者合照
第三名得主-阿倫兄
摘錄至得獎者的作品說明
場景作品名稱 : 起點 198
.......................@ 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化路線 的最南端 ( 起點 , 終點 )
.......................@ 新婚 , 人生的另一個 起點
場景意境設定 :[1] 2010年1月下旬的一個下午
.........................在大慶站南邊1.4公里處(VK198+770)
.........................一列南下 1087次 太魯閣 自強號 通過時
.........................所展現的場景即景重現!!~~
.....................(2)以鐵道迷的角度,來詮釋 三種 意境表現
........................( 追火車的人 , 拍火車婚紗照 , 因為高牆無法拍到火車的心情 )
....................(3)因為未來鐵路的高架化,所以
........................特意製作展現出鐵道在地面時的風采…..
這部份的作品說明不錯
但還是沒有很好的詮釋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
站在中改處的角度來看
即使高架化油菜花田還是會在
情景不會因此消失
所以在文案上就要去強調
因為高架化後
1.我再也不能趴在圍牆上看火車
(可以做幾個油桶,一群小孩子站在油桶上看火車,邊數著火車有幾節車廂)
2.我再也不能站在油菜花田中跟背後的火車拍照
(這有呈現)
3.我再也無法進行鐵道攝影
(這也有呈現)
4.我再也無法在火車座位上看到這麼美麗的油菜花田(因為高架後所產生的視角盲點)
(可以拍張照片是從車廂座位上拍向油菜花田,更能說明消失的窗景亦是消逝的情景)
然後主題直接就下[我們的回憶]
優點的部份
1.阿倫兄擅長的小故事營照
(尤其是哪台箱型車,婚紗外拍哪會沒有箱型車!)
(花農阿伯坐在田溝邊聊TRA造型字,不過這次主辦單位是中改處,應該是RRB才對)
2.會散發出花香味的秘密武器
3.準備放大鏡讓評審可以更詳細的流覽作品
4.印製作品明信片供評審或民眾索取
阿倫兄與評審阿濱老師
阿倫兄與作品合照
照片集
第二名得主-蔡明言
摘錄至得獎者的作品說明
作品名稱:吊腳樓之戀
製作日期:99/11/20~99/12/12
背景說明:拆除前夕的吊腳樓,在一片殘破傾頹、往景不再的愁悵氛圍中,戀人的愛情正在滋長‧‧‧
故事內容:午后,摧枯拉朽的拆除工作暫歇,怪手司機站在溝圳上方的平台休息,遲暮老人懷抱著一手提包的家當,呆坐在住家後陽台的門檻,看著潺潺溪水靜靜流過,數十寒暑傍水而居的日子將成過去,難捨之情溢於言表。
此情此景,仍澆不熄初戀情人的狂放熱情,紳士划來滿載愛的禮物的小船,高舉著一大束紅玫瑰,向站在陽台上的淑女示愛,邀請愛人逃離破碎的家園,攜手踏上雙宿雙飛的幸福旅程‧‧‧
站在中改處的立場來看
相信這樣的作品其感覺太沉重了
參賽者只要據實的反應出實際狀況即可
其次是在場景尺寸固定下
HO的場景因為各種東西都比N規大
在場景的營造中自然會有受限
只能針對某部份進行類似放大的呈現
而這也是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微觀]
最後就是場景與實際狀況的微小差異
正如第二點所述
受限於場景尺寸下
只能作出參賽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即吊腳樓
因此周邊的巷道以及環境週遭配件上只能略做犧牲
加上場景與實地略有出入例如建築物本身及綠川其實算是較大的排水溝
優點也有幾項不錯的表現
1.老人與狗及求婚的小故事
2.慵懶的野貓擺飾
3.排水管的水流營造
綜合上述講評
因為場景是台中站旁的吊腳樓
所以場景與實際有出入是可惜的地方
可見會影響基本工的分數
但是如果不是參加本比賽
相信比賽成績會有不輸第一名的分數
誠如評審黃校長及阿濱老師所述
[這作品值得投稿到RM MODEL上或是參加JAM的個人參展]
第二名得獎者-蔡明言
與台中站長的合照
得獎作品
中改處處長講評
參賽者與得獎作品合照
照片集
更多的照片可以參閱明言兄的文章
viewtopic.php?t=19283#163678
第一名得主-陳信有
得獎者的作品說明
http://mypaper.pchome.com.tw/068060/post/1321757112
第一名的作品實至名歸
對中改處來說這也是他們想要的作品
參賽者實地前往長春社區吊腳樓勘查二次
也拍攝不少參考照片
因此場景百分百跟實地相類似
除了吊腳樓之外場景還附贈鐵路鐵橋(亦是以後會消逝的場景,高架後道路就變成平面道路了)
透過照片跟場景相比較
道路就是會略有向下的弧度
河堤就是會有白色的堤墩
照片有什麼場景就有什麼
真實度沒話說
除此之外台中站的側線亦有表現出來
因此該作品跟第二名的作品就有了[宏觀]跟[微觀]二種明顯的差異
如果要說這各作品的缺點
就是場景的小故事不夠凸顯
好比可以增加婦人在曬衣
巷道小孩在打羽毛球或是躲避球之類
機車道上擺放機車或是自行車
這些可以讓場景充滿活力感
但基本上還是不會影響比賽結果
屬於中規中矩的作品
中改處處長與第一名合照
參賽者與得獎作品合照
照片集
除了前三名之外
還有幾位佳作一並做說明
這作品應該是那位國中生
國中生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也不簡單了
場景應該是做十甲路平交道
這作品說明太原車站到台中車站這一段
場景看起來是已有高架路段而平面鐵軌正在拆除中
這跟比賽主題比較兜不起來
加上我覺得出現吊車挖土機等工具
比較無法讓評審有共鳴
最後這一個場景是阿福兄所做
(之前做了一個大場景放在大埔鐵板燒公益路店的那位車友)
這場景是有希望爭第三名的
因為他做的可能是五權路地下道?
而且是唯一一組參賽作品是擺直的
擺直的作品有較好的縱深可以呈現層次感
但是相對的就會影響所要表達場景的規模
以五權路地下道來看
它是雙向各二車道以及雙向各一機車道還有雙向各一行人地下道
因此當你把場景擺直的時候
面寬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去營造四+二+二車道
最後只做出雙車道+雙機車道
在畫面的呈現上就出現比較窄的感覺
也就是不夠霸氣
另外地下車道的二旁分別是二手車行跟修車廠
呈現出來就是配角搶了主角的戲份
觀眾的視線很容易受二旁干擾
如果車道擴寬到四車道時
勢必會影響左右二邊的建築物
我的建議就是各切一半掉
沒人說你場景的建築物就是要一棟完整的建築物吧?
建築物切半把中間的地下車道突顯出來
這樣才能讓主題明顯
最後就是人行天橋了
考量一般人的視線
人行天橋剛好把視線給遮斷
變成民眾得要上上下下才能閃過天橋避免被阻斷視線
另外參考實際狀況
行人過鐵路也是走人行地下道也不是天橋
路口橫越也是一般的斑馬線
所以天橋反而是可以省略
優點的部份是
我還蠻喜歡那些貨櫃車
尤其是開後門拿輪胎那一幕
照片集
以上是這次前往台中火車站看比賽後的心得
因為昨天才忙完年度會報
直到今天花了約二小時才把這邊文章給整理出來
純粹是個人心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