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在舊山線停駛後造訪舊路線
雖然許多軌道已不復見,不過能夠走在舊路線上想像過去火車呼嘯而過的景象也有些許愜意
九號隧道北口—

隧道右邊的九號隧道四個大字實在很突兀
尤其隧道口上方「潛行不窒」四個字已經歲月侵蝕也被雜草淹蓋模糊難辨
右邊這行大字看起來根本是破壞古蹟
隧道南口外窺—

出了九號隧道馬上銜接大甲溪橋
在舊山線停駛前,這個畫面無疑是所有鐵道迷們夢寐以求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景象
即使搭乘EMU電聯車的第一節車廂,隔著駕駛及車長室的管制門,視角是受限的
也許在白鐵仔還在西線運行的時候,第一排右側的天王座還可有與駕駛室相當的視野
但是這兩種車沒有雨刷的擋風玻璃,就算在晴天也不像駕駛室的看來那麼潔淨
其次就是車尾沒加掛行李車的莒光、復興號及以前普快車的尾車了,車尾的視野不受玻璃阻隔會較清晰
無論停駛前多少鐵道迷在列車上見過這個景象,也不像停駛後在此駐足感受深刻吧
不過,現在看這個隧道口還有個煞風景的東西--洞口的鐵門...
九號隧道南口—

「氣象雄深」的題字較北口的「潛行不窒」清晰可辨
但是兩邊的九號隧道及台中縣長…真的是很煞風景
大甲溪橋—

這座橋好像有個別名叫「花樑鋼橋」
這個名子不知是停駛前就有的還是自行車道完成後給的?
還是比較喜歡直接叫它大甲溪橋,畢竟「花」樑橋全台也不只這一座
畫面是隧道口及出來的第一組桁架
東豐支線遺蹟—

走完后豐鐵馬道,轉進東豐綠廊,可以看見東豐支線留下的鐵軌
其實這兩段自行車道在有些鐵道迷們的眼中根本是不倫不類
不過還沒拆掉的鐵軌總算稍稍的感到欣慰一些些
軌道上的台車—


軌道上還有兩部木造台車,試圖推開兩部台車,不過完全不動
東豐綠色走廊—

雖然整段東豐支線長達11餘公里,但是真正有綠色走廊的路段可能只有這一公里左右的長度吧
不知東豐支線還在是否就有兩邊的樹
東豐支線岔道—

這應該是原來的支線進石岡車站站區的岔道吧,自行車道在左邊沒霸占這段軌道
0蛋月台—

不清楚這個名字的由來,旁邊有幾攤小販,這兒算是沿途的休息站之一吧
還停著兩節普通車廂,不過車廂裡似乎有欠打掃整理,也還好沒被拿來當餐廳
這次只有騎到這兒就回頭了,沒辦法,團體旅遊走馬看花時間有限,後面還有7公里的路還沒走...下次自己來吧
很少到中部玩,舊山線停駛後,這是第一次探訪舊山線遺蹟
對於后里-朴子口這段鐵道被改成自行車道覺得有點可惜
其實比較希望舊山線能像京都的磋峨野鐵道那般作為觀光路線
但是改成自行車道也有好處,至少對於路線不再不得其門而入
能漫步優遊在舊山線的路線、橋樑上、隧道裡
倚在橋柱、隧道壁想像以前列車呼嘯而過的景象也充滿無限遐思
也許留著鐵軌改成步道應該是比較能兼顧古蹟、遊憩並存的方法吧
至少—
隧道口那九號隧道及台中縣長題字那些去掉才比較像樣點吧
*摘錄自小弟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ebastia/blog/17049122